第 348章 洪武趕散

  最讓老朱恨的是,他有次微服私訪,聽到蘇州人稱呼張士誠為張王,而稱呼他則是小老頭,這更加深老朱對江南的厭惡。

  所以他登基之後,就對江南下起了黑手。

  這第一招,就是徵稅。明朝初年,全國的賦稅差不多是平均每戶每年上交160多公斤糧食,但是蘇州上海地區,這筆稅漲了整整30倍,每戶要交4875公斤。

  而且為了保證這筆重稅能夠一直持續下去,朱元璋還下令,凡是現今江蘇浙江的人,都不能出任戶部的相關官員。

  按照他的邏輯,這些人管了朝廷的財稅,那肯定會為自己的老鄉減稅,為了保證這一條被後世子孫執行,老朱直接把這條規定寫進了《皇明祖訓》。

  這等程度的重稅,老百姓肯定交不上,所以就欠稅抗稅,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正德年間。還是正德皇帝出面,重新調整了江南的稅率。

  老朱的第二招,更狠,人口遷移。他先是從蘇州嘉興一帶,遷了10多萬富戶,遷到了自己老家安徽鳳陽,支持自己家鄉建設。

  後來又遷了數萬戶,分散到了今天的南通,淮安,泰州,鹽城,徐州一帶,也就是今天常說的蘇北地區,在歷史上這次人口遷徙被稱為洪武趕散。

  當然洪武趕散是好聽的說法,還有個說法叫洪武趕殺。畢竟古人安土重遷,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其中肯定有人不想配合遷徙,這些人的結局可想而知。

  現在很多蘇北人還把上廁所,叫“解手”。有個說法是,解手這詞的來源就是洪武趕散。因為只有上廁所時,才可以解開手上的麻繩。

  還有泰州鹽城一帶,一些老人還會稱<做夢>為<上蘇州>,因為只有在夢裡才能回蘇州,而如果小孩尿床則被戲稱為<坐船回蘇州>。

  所以今天說的散裝江蘇,以及部分江蘇人對安徽人的敵視,也是有歷史原因的。因為在很多蘇北的老人看來,他們才是真正江南人。

  不過回看歷史,最後搞垮大明的,江南人還真是出了大力氣的,這也算是一種冤冤相報了。

  面前,這份由高啟創作,錢謙益手寫的《上梁文》,林軒思考後還是決定拿下。如果按照齊鳴和他的推測,那至少也有30萬左右的利潤。

  雖然大家夥兒都看不上錢謙益,但這筆錢肯定不能讓這賊窩賺了。

  這下子,林軒,齊鳴,小魚,都有了收穫,就喬喬一人空著手。之前富岡的那幅《陸羽相》喬喬思考後,還是沒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