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曉 作品

第884章 該輪到北美了(十一)

  1889年7月,在恩格斯組織召開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宣佈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

  所以美國自然不會將5月1日定為勞動節,在1889年8月,美國總統本傑明·哈里森簽署了美國的勞動節法案。自行規定每年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為勞動節,美國人可以放假一天,全美各地的民眾一般都會舉行遊行、集會等各種慶祝活動,以示對勞工的尊重。在一些州,人們在遊行之後還要舉辦野餐會,熱鬧地吃喝、唱歌、跳舞。入夜,有的地方還會放煙火。

  何銳選擇這一天重新出現在公眾面前,羅斯福內閣成員並沒有考慮何銳是不是在藉著此事噁心美國。因為羅斯福內閣成員們大多並不知道五一國際勞動節的原因。

  但何銳重新出現在公眾面前,就是在釋放一個信號。何銳的身體已經恢復了健康,能夠重新執掌中國的政策方向。眼見美國最大的敵人中國避免了內部可能出現的權力更迭問題,羅斯福內閣成員們感受到了強烈的壓力。

  羅斯福有著同樣的壓力,而且羅斯福直覺的感受到,也許自己在何銳病倒的時候沒有通過外交途徑釋放出更多的信號,是一個並不聰明的決定。現在中國將再次走在何銳指出的方向上,這可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如果何銳能夠知道羅斯福的想法,大概會覺得羅斯福壓力太大,以至於判斷上出現了問題。如果羅斯福對中國釋放出大量信號,何銳在能夠重新出現在公眾面前的時候,可就要充分利用這些事情來打擊羅斯福政府。

  私下進行大量外交試探,是非常容易被有心利用,最終變成外交醜聞。假如羅斯福敢以欺騙中國為目標,討論中美停戰。中國方面就會將這些談判解釋為羅斯福想欺騙美國人民,裝作要繼續戰鬥,實際上為了自己而與中國秘密和談。

  只要中國把這些資料給放出去,羅斯福就只能為了自己而辯解。辯解內容自然是“我是在騙中國人”。

  而這種解釋並不會得到美國民眾的認可,而羅斯福內閣成員如果還想與中國進行談判,那就得先就這個問題進行解釋。得讓中國相信,羅斯福政府這次談判是誠懇而且可信的。

  實際上這種解釋一般都不可能得到中國的諒解,唯一可能就是羅斯福內閣倒臺,新上臺的總統內閣先對中國表達極大的誠意。

  歷史上這種蠢事發生過很多次,每次都是弄的一地雞毛,沒辦法收場。甚至到了21世紀,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期間,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女士就表示,“德國和法國在2014年推動《明斯克協議》談判是為了給烏克蘭“爭取時間”,好讓烏克蘭得以“增強軍事力量”。在西方國家看來,當時烏克蘭的軍事力量根本無法同俄羅斯相抗衡。事實也確實如西方國家所看到的那樣發展,正如現在所看到的一樣,烏克蘭利用這7年多的時間變得更加強大。2014、2015年的烏克蘭和現在的烏克蘭相比,在軍事上確實有了很大的提升。”

  這番發言是默克爾為了應對德國媒體認為默克爾更親俄而的質問而提出的回答。從表面上看,默克爾本人好像老謀深算,奸詐狡猾。把俄國總統普京給騙了。所以默克爾不僅不親俄,還是一個堅定的反俄鬥士。

  但是從政治上,默克爾大大失分。至少在外交層面,默克爾所說的一切都會變得不可信。就如希特勒撕毀了那麼多協議後,其政治信用就完全破產一樣。

  政治信用是非常重要的政治資產。何銳到現在為止,的確打擊了非常多的歐美國家,但是這並不等於何銳的政治信用受到了影響。因為歐美的文化水平很低,也就僅僅到了“我說殺你全家,就會殺你全家”的水平。所以反倒因為何銳從不說謊,言出必行,而強化了何銳的政治信用。

  至於何銳說打誰就打誰,在歐美的文化中,這是強大與正義的象徵。因為在歐美的文化中,勝利就等於正義。在歐美打其他國家的時候,屢戰屢勝,更強化了這樣的強盜邏輯。

  而歐美必須強化這樣的強盜邏輯,才能為他們自己的行為作無罪證明。如果歐洲也開始吆喝,“戰爭的勝利者未必是正義的”,那麼接下來歐美的所有勝仗都會被人質疑。而支撐白人至上主義,支撐歐美優越論的所有論點都會顛覆。並且在之後大量的歐美罪行的鐵證中被頂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何銳看著最新的報告,心中重新評估著戰爭的走向。何銳原本還覺得歐美抵抗不會那麼激烈,看到局面不行的時候就會認慫。然而事實證明,歐美不僅沒有認慫,反倒有些更瘋狂的味道。

  雖然何銳自己認為自己很堅定,不過何銳也不得不承認,出生在中國崛起的時代,何銳自己也不免受到了當時世界的影響。歐美那時候是真的紙老虎,面對中國全面碾壓歐美的工業優勢,歐美的反抗聲色俱厲,實際上軟弱無力。那種衰敗國家的熊樣子令人發笑。

  但現在的歐美可不一樣,每一個國家都有完整的1930-1940年代的產業鏈,以及強大的社會動員體系。所以此時的歐美還有能力發動規模龐大的戰爭,將數十萬數百萬軍人送上戰場去死。其國內也能忍受飢餓與物資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