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曉 作品

第386章 血寶石(六)

  此次前來中國對何銳進行專訪,平豐盛教授對光子說過,"光子,何銳想看到的你是一個擁有自己知識體系的專業人士,請務必好好的採訪,讓何君明白,他對你的關愛達成了目的。”

  想到這裡,光子只覺得心跳速度快速降低,情緒也鎮定下來。對何銳報以職業微笑,光子答道:“我在平豐盛教授身邊得到了很系統的教育,閣下,平豐盛教授是法學與經濟學的博士導師,對閣下的經濟思路非常讚賞。在日本也有很多關注中國局勢的人士,閣下,不知您對現在中國的國內局勢怎麼看?”

  見光子開始進入狀態,何銳收起笑容,開始回答問題:“感謝這些日本朋友的關心。當下的中國已經基本完成新的政治制度建設,這個制度近期最主要的工作是恢復崩潰的中國農村以及城市居民的基本經濟生活。經過一年的恢復,中國人民的生活開始擺脫赤貧,逐漸回到正常生活的軌道。今後幾年內,中國民眾的生活會繼續擺脫經濟崩潰的影響,完全回到發展的軌道上。”

  "我看過閣下的經濟政策文章,如果中國的發展進入閣下計劃的發展軌道,那麼中國的消費能力會得到多大程度的提升?”

  何銳擺擺手,"現階段,中國的發展與消費能力之間並非同一件事。近期,中國的發展會非常迅猛。然而中國人民生產出來的糧食,獲得的報酬,基本都是在維持個人生存需求之上。森田女士,現在中國人均土地只有3畝,以中國的畝產,小麥不過190斤。稻米會多些,總的來說,即便所有土地都能種植小麥和稻米,年人均主糧也不會超過600斤。平均下來,一天不到兩斤。這樣的產量,只是夠基本生存。消費是建立在生存需求被滿足的基礎之上,一個城市的家庭購買不讓家庭成員飢餓的糧食,以及將這些糧食做成飯的燃料,這在我們的經濟思路中,不能算是消費。"

  光子的思路已經進入了採訪之中,她跟隨平豐盛教授學習了近兩年政治經濟學,雖然不是全職,卻也足以讓光子理解了何銳的意思。既然何銳的經濟政策如此嚴肅,光子很自然的就問起了下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正好是日本財經界所關注的,“閣下,從您的在介紹經濟思路的文章來看,您認為中國的小農經濟的極限只是讓中國民眾有錢購買自行車,到了家家購買收音機的時候,已經是中國小農經濟能夠發展到的極限。閣下認為,想發展經濟,就得向農村持續投入,通過工業品訂單向農村提供就業機會。閣下相關的產業政策方向是什麼?”

  "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生產力。在中國一些經濟條件比較好,交通條件比較好的地區,已經出現了購買自行車的人群。這些人得到了自行車與三輪車之後,已經開始使用這些交通工具把當地產品運送到更遠距離的市場去銷售。譬如上海附近的農民,已經能騎著三輪車,把蔬菜運到城市的市場去賣。這就是我們現階段的產業政策。發展最先進的科技的確是中國現階段的需求,不過這是國家投資的項目,其目的並非完全為了經濟。現在的經濟政策,則是為生產力發展提供需求。我們希望每一箇中國家庭都能在最近兩三年內擁有自行車與三輪車。這並非是為了顯擺自己家庭的經濟實力,而是希望自行車能夠成為人民的生產工具。讓一定距離內的行動變得更加輕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