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曉 作品

第344章 北方之春(十四)


                 “請問趙博士,為什麼一定要沒收地主的土地?!”

  趙天麟覺得一定會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注視著這位三十來歲教師的神色,趙天麟看到毫不掩飾的不快,卻沒有那種深仇大恨般的對立模樣。

  這就是對自己人說話的態度,直來直去。

  作為學界的‘自己人’,趙天麟也毫不掩飾的答道:“中國歷史的王朝滅亡,無一例外都源自財政崩潰。在農業時代,財政崩潰的最大原因莫過於土地兼併後,地主們有太多辦法逃稅避稅,轉嫁賦稅。承擔這些賦稅的都是下層。那麼,歷史上這個問題是如何解決的?有人能告訴我麼?”

  或者是不知道,或者是知道了而不想說,總之沒有人回答。

  趙天麟冷峻而嚴肅的給出了答案:“通過大量消滅人口的方式解決了土地矛盾。”

  下面的師生一片寂靜,沒人能對這樣的‘解決方式’作為判斷或者評價。趙天麟並不空口白話,他將秦漢到明清諸多朝代的資料簡單講述給師生聽。

  塔讀&小<說App*<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聽到那些改朝換代時候人口的巨量減少,師生中發出一陣倒吸涼氣以及嘆息的聲音趙天麟並不擔心這些講述會被質疑。從東北政府開始,不少有聲望又不能用的文人被收入文史館,學校也建立了歷史專業。不管是文史館或是歷史系,並非讓他們自己想幹啥就幹啥。既然拿了政府的錢,就要完成政府交給他們的研究任務。

  這些數據都是從史料中獲得的。雖然最新的國家檔案館剛開始運行,正在大力收集流失的檔案文件,但史書會記載開國時候的戶口總數,這部分公開資料也足夠作為數據來源。

  陳述完這些殘酷的數字,趙天麟繼續說道:“滿清覆滅後,政權交接很和平,並沒有出現全面內戰。中國並沒有出現大規模人口損失。所以,農村經濟實際破產的局面並沒有被扭轉,80%的農民沒有靠耕種就養活自己的土地,社會矛盾大部分源於此。不消除這個矛盾,中國就不能平穩發展。”

  提問的那位教師並沒有被說服,即便是知道趙天麟說的很對,他依舊不能接受,便大聲問道:“新政府認為,中國當下局面,就應當由地主們來承擔麼?這不公平啊!”

  不等趙天麟回答,師生中已經有人發出了不快的噓聲。雖然清華學校的師生們出身都是社會中層與中上層,卻不等於所有人都以地主利益為最優先考慮。當然,發出噓聲的少數,大多數則是沉默不語。

  趙天麟毫無心理壓力的答道:“政府要解決問題,自然會從問題的源頭入手。如果社會問題的源頭並非當下的土地制度,政府定然不會搞土地贖買。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所以政府必須事實土地贖買。”

  那位教師心中不忿,大聲指責道:“我看過土地贖買公告,以過去五年當地糧食平均價格為基數……”

  趙天麟打斷了這位的話,“是過去非災難的五個年份糧食的平均價格!”

  不少師生見那位教師吃癟,笑出聲來。但是在一些師生看來,此時的趙天麟是趙部長而不是趙博士。是當下新政府中屈指可數的高級閣員。

  那位教師被趙天麟強行打斷,卻沒辦法反駁,只能含糊過去這個糧價,“按照過去五年平均糧價,以及糧食產量的150%為贖買土地的價格。第一次先支付20%,剩餘的80%在10年內分期支付,每年給4%的貼息。這並非贖買,這是明搶!”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趙天麟覺得‘明搶’這個詞挺有趣。最初土地贖買政策中贖買土地的價格還沒出來的時候,大家以為會按照土地市價贖買。文明黨同志們非常不高興,前東北地主家庭出身的幹部更是不快。

  如果按照市價贖買,等於是讓地主們出售土地。等贖買標準出來之後,這股子怨氣頃刻消散了。同志們覺得這個贖買價格‘很合理’。

  趙天麟當然不會就這個問題與人爭論,他問道:“那麼,土地贖買完成後,接下來呢?”

  “接下來?接下來當然是傾家蕩產!”那位教師說完,只覺得心中鬱悶。加上又有支持土地贖買的學生髮出噓聲,索性疲憊的坐回到位置上。

  在能夠宣傳政策的時候,趙天麟並不會避之不談,他大聲說道:“地主們肯定不會傾家蕩產。贖買的只是土地,地主家的財產分毫沒動,還多出了贖買得到的錢。而且土地使用權會分給人民,根據人口數量,前地主家也能得到相應的土地使用權。更重要的是,全國在農村的人口,因為得到了土地使用權,他們除了能吃飽,還能通過賣出多餘的糧食獲得錢。這些錢最初並不多,大概一年能買到一些鐵質農具,或許只能買些布,做身新衣服。然而,最初80%的農村人口並不具備這樣的消費力。中國人口5億以上,80%就是4億多人。如果每一個人每年買一尺布,這麼多布以40米寬,也就是這間禮堂從前臺到後門這麼寬,能拉多長?能從京城拉到天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