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御貞趙玉真 作品

第177章 謝過陳公

  “內子不喜歡以真顏示人,望陳公莫怪。”小趙劍仙輕聲說道。

  說完二人一同對著那“先祖陳公振隆之靈位”鞠躬,老趙劍仙畢恭畢敬地說道:“替天下生民,謝過陳公。”

  表達了敬意,趙道君與小仙女將香插上了香爐。一行人出了陳家祠堂,沒有走出幾步,老趙劍仙忽而回過頭,看著那陳家祠堂留白的牌匾與楹聯,問道:“員外,這祠堂,牌匾與楹聯,從一開始便留白至今嗎?”

  “確實如此,自經綸公建成這祠堂開始,就留白了這些位置。是樸素了些。”陳員外說道,“不過似乎也是振隆公所要求的。幾代人以來都不曾想過要更換,陳某年幼之時,也曾問過家父,家父也未曾與我說過什麼時候去換,只是說有緣便會自行更換的。”

  “原來如此。”老趙劍仙明瞭。

  這陳珠璣口中所說的經綸公,便是陳振隆之子,也是陳珠璣的先祖。

  “那應該是留給貧道的了。”老趙劍仙微笑道。

  “嗯?司正什麼意思?”陳珠璣不解問道,“我祖振隆公與經綸公水手桑農之人,不懂占卜之法怎會知道後世北離會有一禮天司的趙司正?”

  “確切的說。”老趙劍仙繼而解釋道,“一成不變的留白,是為了等待那能改變隆薯之困境的人。”

  “這!”陳珠璣略做思考,想反駁,但好像又覺得沒什麼不對。

  “桃花。”老趙劍仙喊了一句。

  門外馬車車廂,箭射而來半截桃木劍的劍尖,上以秦小篆陰刻了桃花二字。

  “趙司正,還是。。。”陳珠璣有些擔心老趙劍仙的文化水平與書法水平,“還是不要。。。”

  話音未落,那半截“桃花”已經“雕刻”上了那留白的牌匾。

  木屑揮灑,《先薯祠》!以楷體陽文雕篆而成。

  筆力蒼虯,筋肉豐滿,骨絡分明!

  “先薯祠。。”陳珠璣原本還有些惱怒老趙劍仙不聽勸,硬是要改他家祠堂的佈置。

  一個外人,隨意動人家祖宗祠堂,還是在閩粵地區,這本就是大不敬。

  看到老趙劍仙所雕篆出來的字之後,怒氣消了一些。

  老趙劍仙這次沒有像蟲二居那般弄錯了順序,嚴格按照了牌匾從右往左讀的順序。

  之後沒停下桃花,對著楹聯的留白繼續揮灑。

  “

  引薯乎遙迢,德臻媽祖。

  救民於饑饉,功比神農。

  ”

  “司正,這。。。太過了!”看到老趙劍仙篆刻了先薯祠的對聯,嘴巴好久才合上。

  媽祖,是閩地一代所供奉信仰的神明,原形象是一名為林默的閩地海濱漁女,至今在閩粵一帶為頭戴冕旈、身著霞帔、手執如意,神威顯赫,雍容端莊的形象。稱為“海神娘娘”,相傳是掌控海上航運的神女。

  閩地漁民,出海前都要向媽祖娘娘禱告一番,祈求不會遇上大風浪,都可平安豐收歸港。

  更有甚者,閩地有一欠錢不還的老賴,被債主告官之後仍死皮賴臉不承認自己借過錢。

  在衙門裡面,官吏最終沒轍了,就問老賴:“你敢不敢對著媽祖發誓你沒有借過錢?”

  老賴沉默了許久,終於承認了自己欠錢。

  由此例子可看出,閩地之人不管其多奸惡耍滑,在面對“向媽祖發誓”這種事情,都要慎重考慮,管中窺豹,略見一斑。

  德臻媽祖,老趙劍仙認為陳振隆老先生的功德很高,可以與媽祖一般能在閩地立廟,可以享人間香火的。

  而引入一種能解決飢餓問題的品種,其功績與三先生並列神農也不為過。

  “沒有誇大。”老趙劍仙收回半截桃花說道,“陳公,當得如此。”

  陳珠璣沉默了一下,說道:“替先祖謝過趙司正,謝過北離。”

  ps:先薯祠的楹聯,有據可考,是《閩都賦》的作者陳章漢大師撰寫題於福州烏山上《先薯亭》的對聯。小吳沒有對媽祖娘娘不敬的意思。另外,也推薦大家可以讀一讀陳章漢大師的《先薯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