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御貞趙玉真 作品

第35章 寧採臣,初見

  寧採臣從書籍內取出一幅畫攤開在竹簟上,上面畫著竹子青翠鬥霜,梅花豔紅欺雪,中間留白了一片。

  其竹高瘦,有凌雲之姿,竹葉貌似沐雨櫛風,如同把把利劍,氣節高雅,宛若君子。

  其梅遒勁,有傲寒之態,梅花彷彿欺霜壓雪,如同團團烈火,清香怡人,狀若美人。

  “道劍仙如何看此梅竹?”寧採臣輕聲問道。

  “前朝坡仙所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老趙劍仙道,“竹者,未出土時先有節,到凌雲處仍虛心。可謂君子也。”

  寧採臣目光發亮,竹筍之時,已經分了竹節,節者,也可是氣節也。竹長到凌雲處,仍是空心的,空心,虛心謙遜也,滿招損,謙受益。

  “那梅花。”寧採臣又問。

  “爭雪未降。”老趙劍仙道,“雖遜雪三分白,卻勝在了一段香。”

  寧採臣不知何時,拿出筆墨,將“未出土時先有節,到凌雲處仍虛心。”和“遜雪三分白,輸梅一段香。”分別填在了梅與竹的旁邊,然後舔了舔墨,發覺墨被凍上了,不悅,一抹硯臺,瞬間解凍。

  寧採臣把硯臺解凍後舔足了墨的小狼毫遞給老趙劍仙,道:“可否請道劍仙題詩一首?”

  老趙劍仙接過狼毫,略微思索,便在梅竹之間大片空白的部分題詩:

  寒歲三友本一圖,問何不見老松乎。

  梅花含笑與竹語,他上秦邦做大夫。

  老趙劍仙題一句,寧採臣便跟著唸了一句。直到題完,寧採臣大笑道:“好你個趙玉真,你真沒讓我失望,至此還在推銷你的聲韻對韻二書。”

  “是我兩位啟蒙老師的。”老趙劍仙糾正道,“我趙御貞來此世界,也不曾打算讓任何人失望。”

  寒歲三友即松竹梅。松、竹經冬不凋,梅花耐寒開放,因此有“寒歲三友”之稱。

  他上秦邦做大夫,是指始皇封禪泰山,遇暴雨,適時旁有參天松樹,讓始皇得以避雨。雨後天晴,封禪大典完畢,始皇將讓其避雨的松樹封為五代大夫。老趙劍仙謄的《對韻》裡有云:“數竿君子竹,五代大夫松。”便是典故出於此。

  寧採臣大笑:“好好好,君子之交淡如水,且琴棋書畫詩酒花,信可樂也。”

  老趙劍仙答曰:“我看未必,應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猶有味哉。”

  寧採臣以君子七雅,以為樂。老趙劍仙駁以凡間開門七俗事,以為味。

  輕輕卷好畫卷。寧採臣又從書笈中,取出一本,手抄本。書封上小楷寫了《晚來雪》三個字,道:“拙作,還請道劍仙雅正。”

  老趙劍仙接過那《晚來雪》,翻了幾頁,心底不禁驚歎,這筆觸細膩平滑,彷彿像是那處子口嚼的葡萄一般清雅,似是出於才女之手,又見行文間頗為香豔,卻是媚而不妖,豔而不俗,騷極轉雅,這雅騷竟然能如此渾然天成,相輔相成。

  半晌,寧採臣問道:“如何?”

  老趙劍仙回過神來,輕晃腦袋,散去那細膩的書中情節,道:“行雲流水,一氣呵成,不過。。。”

  “不過?”寧採臣英氣的眉頭微皺。

  “這千金小姐,乃大戶人家的掌上明珠,家中院落不知幾進,家奴護衛又不止幾重,怎會像武林高手般,翻牆而出與那窮鬼書生一晌貪歡?”老趙劍仙道。

  “哈哈哈哈。”寧採臣大笑,“要是真這樣寫便是無趣了,你應該給那些學子一個求凰的希望。”

  “是及是及,你也應該穿插一篇,窮書生一榜檄文,退百萬雄師的劇情。美滿這雄文能徙鱷,豔曲為求凰劇情。”

  “好想法。”寧採臣微笑。

  兩人談興正濃。積雪深厚,兩個小屁孩堆雪人,堆得四不像。

  老趙劍仙看不過去了,起身向堆起來的雪走去。寧採臣也跟著過去,看著四不像道:“可否讓我拋磚引玉?”

  兩個弟子點點頭,把堆起來的高高雪堆讓給了寧採臣。

  寧採臣點點頭,豎指,狂風捲過雪堆,也迷住了兩個弟子的眼睛。

  片刻後,風止。

  寧採臣雕成了個觀音。

  兩個弟子驚絕!突然李凡松想到了什麼,道:“讀書的,道家的仙山,你雕一個觀音擺在這,你這什麼意思?是來砸場子的?”剛說完,被老趙劍仙拍了一下後腦勺。李凡松反過頭來一看,是師父打的,只好捂住後腦勺委屈。

  寧採臣哈哈大笑,道:“明日太陽一出,她就化了,正如白仙所說,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沉默了良久的老趙劍仙道:“興許未必,若是保存得妥當,比如放在富豪之家用於冬天儲存冰塊到夏天消暑的儲冰室裡凍住,便不會化。”

  末了,又加了一句:“可惜青城山沒有儲冰室。”

  “雪作觀音,日出化身歸南海。”

  雪搭成的觀音,便是觀音的一座化身,太陽出來將雪化了,化身便回了觀音自己的南海道場。

  “雲成羅漢,風吹漫步到西天。”

  老趙劍仙輕聲呢喃,寧採臣聽了個真真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