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教育產業

杜蘅暗暗咋舌,從抄書小吏做到正二品,這也是挺勵志的。

要知吏和官是不一樣的,吏要轉官,需要跨越好幾個階級,可謂是阻礙重重。

“進去看看吧。”

畢竟是年輕時候奮鬥過的地方,韓尚書對抄書房有些感情,在杜蘅和蘇讚的攙扶下,跨過了抄書房的門檻。

裡面將近百人,齊刷刷的起身行禮。

這些抄書小吏,又名書手,韓尚書隨手拿起案上一張宣紙,上面的字是小楷,書手常用的經生體,工整而不失俊秀。

“抄的是什麼?”

蘇贊回道:“去歲科舉一些文章,挑選出來的範文,按例需要分發各級官學。”

古代的禮部相當於外交部、教育部和文化部的總和,科舉也歸禮部管,這些所謂的範文就是高考的優秀作文,按照慣例,需要抄寫下來,分給公立的學校,讓學子好好學習學習。

私立的學校就沒有這個福分了。

“這一天能抄多少字?”杜蘅問道。

蘇讚道:“一天能抄五千字左右,但難免會有疏漏和瑕疵,所以下官規定一天只抄一千字,畢竟是官樣文章,代表咱們禮部的門面,務必要求字形美觀,絕不可出差錯。”

“為何不用雕版印刷?”

“這些範文只發一次就不發了,而且數量不多,使用雕版的話不合算,畢竟朝廷每年撥給咱們部裡的經費有限,必須緊著點用。”蘇贊料想杜蘅剛來,很多東西不懂,因此跟他解釋了一番。

杜蘅笑道:“上頭不給經費,那就要想辦法自主創收。我朝文氣盛然,學子眾多,這些範文可以多印一些,賣給他們。不僅是這一屆的範文,以往的範文也可以印出來賣嘛。弄個《三年模擬五年高考》啥的。”

“啊?”

蘇贊目瞪口呆。

早有傳聞,杜侍郎去年發還原籍之後,一直從事商業,而且做的風生水起,來到金陵之後,竟然開起了青樓。

果然商人的本性不改,什麼在他眼裡都能變成生意。

“杜侍郎,咱們是禮部,這……這不合適吧?”

大梁鼓勵經商,那是因為小民沒了生計,給他們多一條活路,否則他們就要造反,但骨子裡還是把商業當成了賤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