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神秘的 作品

387貴族們的決定

  亞歷山大選擇暫時不採取行動,而是等待磨平這些偏見,無論是通過武力還是利益。

  然而,他的注意力卻被梅內斯發送的報告所吸引。如今已是二月,寒冷的冬日漸漸被溫暖的春天所取代,驅散了冰雪女王的嚴寒,換來了宜人的氣候。

  大地開始融化,迪亞努河上的冰塊被清除,亞歷山大可以重新著手補給工作。頭頂上,幾乎每天都是晴朗的陽光明媚。

  這意味著競選活動即將再度展開。於是,亞歷山大決定讓梅內斯取代梅洛迪亞斯的將軍地位,給予後者一個獲得榮耀的機會。亞歷山大下令向敵首都發起進攻,一週後,一名信使傳來與珀爾修斯即將交戰的消息。

  米特里迪圖斯足智多謀,在過去幾個月中,成功湊集了一支龐大的軍隊,珀爾修斯已經動身前來與他們匯合,為拯救王國進行最後一搏。

  他之所以沒有留在首都帕特尼城牆之內,而選擇了烏龜,就是看到了塞薩利要塞城市的情況。因此,二月中旬左右,梅內斯的前線偵察兵開始提供關於敵人活動的報告,經過多次目擊後,他們的存在得到證實。

  儘管敵軍人數仍然讓梅內斯心存疑慮,但他決定利用軍隊的機動性繞道“西西爾龐德山脊”,以便在戰場上取得優勢。他希望避免在電努河平坦的河岸上與敵人對峙,因為那裡敵人極易遭受攻擊。

  然而,這種情況使得將軍的任務變得異常艱鉅。

  敵人似乎隱藏在各個茂密的樹林中,那裡每天都籠罩著濃霧,直到中午時分方才漸漸消散。

  這讓敏銳的偵察部隊雖然能夠確定霧中黑影是提比亞斯部隊的人,但卻無法精確統計敵人的人數。

  這種情況讓將軍備感沮喪,他多次派遣部隊進行偵查,甚至責罵了不少軍官們,

  “你們不瞭解敵人的規模意味著什麼?在不知道對手人數的情況下,我如何制定作戰計劃呢?”

  “他們只是偵察部隊嗎?”

  “還是敵軍主力已經準備好迎擊了?”

  面對這位憤怒的將軍,軍官們默然無語,有些人自言自語地說:“如果我們堅守在河岸上,這些問題都不會存在。”

  顯然,梅內斯的決定在軍隊中引起了爭議。

  然而,所有這些異議都被擱置了,一名高級軍官迅速試圖平息梅內斯的情緒,

  “將軍,雖然我們無法確定敵人人數,但他們同樣無法確定我們的實力。我們在營地周圍展示了更多的軍力,試圖引誘他們暴露。他們也許同樣在焦急地等待。”

  這位軍官試圖表明雙方正處於平等競爭的環境中。

  這番話起了作用,梅內斯逐漸平靜下來,點了點頭。

  看來雙方都需要在戰鬥即將爆發時,共同努力,排成正確的陣線,才能確切瞭解敵我人數對比。

  這讓梅內斯感到有些刺痛。

  除了這一問題,山脊還帶來了其他一些不便之處——尤其是妨礙了梅內斯充分發揮他的重騎兵優勢。

  崎嶇不平的地面使得大規模騎兵衝鋒變得極為危險,因為馬匹可能會絆倒摔倒。

  然而,梅內斯憑藉在平坦場地上作戰的經驗,克服了所有這些不便。

  他在與那些陣型的直接正面交鋒中承受了過多的痛苦,心中已不再渴望繼續在那片戰場上征戰。

  儘管他所面對的問題表面上看來似乎不錯,但梅內斯心知其處境相當微妙。

  據亞歷山大透露,珀爾修斯在全國的兵力勉強夠用,頂多只能召集兩萬士兵。

  而他所指揮的軍隊人數高達29,000,此外還在各城市駐紮了3,000名士兵。

  對於騎兵的損失,作為泰西亞人,梅內斯與亞歷山大或稀有的格拉託斯迥然不同,他堅守著這一信念:戰鬥的勝負取決於重步兵,而騎兵只是輔助。

  提索斯的一般軍事學說認為,大規模步兵是戰鬥的決定因素,騎兵僅是次要支援,在戰鬥結束後則追擊敵軍。這場戰鬥使得這些脫離陣型的部隊傷亡慘重,無法再繼續戰鬥。

  而亞歷山大則堅信相反的觀點,他認為步兵的作用是吸引敵人,而重騎兵則承擔了一切重要任務,衝鋒陷陣,最好是攻擊敵軍側翼,以達到殲滅目的。

  至於誰是對的,實際上取決於個人的看法。

  對於梅內斯和提西亞人來說,他們的軍事學說源自於塞索斯這一地理和政治狀況——一個不斷戰爭的城邦組成的國家。

  由於地域狹小且多崎嶇,步兵的訓練在經濟和地理上更為便利。

  而如前所述,騎兵需要大量金錢、時間和技能來訓練,還需要強大的補給網絡,但鑑於地形崎嶇和分散的特點,這種網絡並不存在。

  沒有一個城邦願意自掏腰包修建道路連接塞索斯周邊地區,最好的情況是與親密盟友和主要貿易中心共同努力。

  然而,對抗騎兵的關鍵在於,必須正確且充分地利用騎兵,絕對數量至關重要——只有擁有大量的騎兵才能在戰場上發揮作用。

  將騎兵引入戰場,僅有一兩百匹馬是遠遠不夠的。他們將陷入小規模的衝突和騷擾中,這正是敵方通常使用騎兵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