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努克貝魯特 作品

342真是個難題

  賈米德斯伯爵與提比亞斯的其他顯貴們,他們的領地更是擴展了數百平方公里,他們的收入也因此激增,至少增加了幾百萬羅帕爾。此外,他們還獲得了諸如總督職位等行政權力的珍寶,如菲利普和席奧尼勳爵在提比亞斯所擔任的要職。

  最終,亞歷山大這位領袖人物及其家族,包括蓋萊尼和岡比西斯在內,總共獲得了約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份額,使得他們家族的土地總數達到了驚人的約10,000平方公里,甚至更多是通過代理獲得的。因此,亞歷山大慷慨地將全國約15%的土地——大約50,000平方公里的廣袤疆域——分封給了他的贊贊和提比亞斯貴族們,作為他們封地的一部分,這份恩典無疑是對他們忠誠與貢獻的最好回饋。

  亞歷山大在分配貴族們的土地時,對提比亞斯王室及現今贊贊帕夏所默認持有的自由土地並未過多剝奪。究其原因,那些所謂的“自由土地”在多數人的眼中,幾乎無人問津。人們只需稍稍詢問,便能洞悉其中緣由:“為何這些土地竟成了無主的免費之物?”答案往往令人沮喪——這些土地或是貧瘠不堪,或是偏遠難至,甚至兩者兼具,既不適合農耕,也不適合開採。對於以農業立國的提比亞斯來說,這些土地無異於荒蕪的沙漠,又有誰會對其產生興趣呢?

  當時的社會,人口主要集中在肥沃、優質的耕地上,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對於提比亞斯而言,其可耕地的面積大致在3萬至6萬平方公里之間,這取決於對“耕地”一詞的寬泛定義。舉例來說,倘若該國南部的農民目睹北方農民的一些土地,如塞薩利周邊地帶,被冠以農田之名,他們定會嗤之以鼻,認為這是對土地價值的極大貶低。然而,即便是如此寬泛的界定,全國的總耕地面積也不過佔據了國土的20%。這意味著剩餘的80%土地,大部分都被利用,其中遍佈著廣袤的溼地、沼澤,以及森林,這些森林茂密得幾乎不透一絲光線,成為了各種生物的棲息之地。兇猛的狼、豹、虎在此肆虐,有毒的青蛙和蛇類潛藏其中,還有眾多猛禽如鷹和禿鷹盤旋於上空,以及眾多無辜的小動物如兔子、鹿、狐狸和獾等在此生存。

  在那些尚未被大自然完全侵蝕的地方,留下的是一片乾燥且無人照料的景象——土壤堅硬多石,連雜草都難以生長,更不用說耕種作物了。這些地方大多被擱置一旁,任由當地的土著居民自行管理。或許每年只有一兩次,朝廷會派出官員前來巡查,確認這些居民是否尚存,更重要的是收取他們應繳的賦稅。因為在提比亞斯,無論一個人多麼貧窮,生前總有兩件事是無法逃避的——死亡和稅收。只有在徵兵之時,朝廷的官員們才會屈尊前來這些被遺忘的地方。這些貧窮且人煙稀少的村莊,往往成為徵兵的首選之地,因為這裡的居民生活困苦,甚至比那些已經相對貧窮的農民還要不如。這對於徵兵官員來說,卻是一個好消息,因為這些人的飢餓、失業和絕望,意味著他們將是廉價且聽話的勞動力,願意為任何工作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