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努克貝魯特 作品

382新的執政模式

  終於,他有了如此龐大的領土,甚至稱自己為帕夏也毫不覺得羞愧。

  在此之前,這個頭銜確實空洞無物。梅尼斯的佔領行動讓亞歷山大的勢力範圍從位於提比亞斯以西的瘋狂海(俯瞰贊贊城的海)延伸至東部的平靜海,兩地相距約250公里,全都在亞歷山大的掌控之下。

  縱向來看,亞歷山大控制著塞薩利以南約450公里,距首都帕特尼僅150公里。

  梅尼斯在這場大規模戰役中感到有些手足無措,因為根據亞歷山大的命令,他需要在敵人做出反擊之前儘可能多地佔領領土。

  這對他手下僅有的三萬名士兵來說確實是個巨大挑戰。因此,他集結主力軍隊,優先佔領沿河城市,因為這些城市是人口中心,也是貿易交通的關鍵節點。

  一旦這些地方得到士兵們的加固,他就將其打造成安全的補給站,從這裡,他可以向周邊城鎮派遣規模較小的部隊,保證他們不會因為供應不足而陷入困境。

  自上次補給慘敗之後,梅尼斯變得更加謹慎,採用一種巧妙的策略,不斷擴大亞歷山大的勢力範圍,就像是張開的網一樣。

  士兵們踏遍大半地域,無疑地納入了亞歷山大的管轄,然總有個別的例外。

  在這種情形下,前鋒部隊若遭遇抵抗,必欲獨力解決,或者若無法傳遞消息至梅內斯,梅內斯將派出一兩軍團,將敵人徹底碾碎。

  通常這一策略頗為奏效,因為提比亞斯的大部分貴族無力獨抗梅內斯之勢,而非在蒙受損失後方顯削弱。

  於是,這些衝突顯得乏味而可預見,梅內斯或其派出的指揮官率領眾多軍隊,以殘酷的面對式進攻衝向敵陣,將敵人脆弱的戰線撕裂如折斷小枝。

  如此方式,乃是古代戰事常態。

  涉及機動與隊形變化的則屬個例外。

  戰事一旦結束,周遭眾人,尤其是貴族,幾乎無一倖免於屠戮,以儆效尤。

  梅內斯甚至聲稱自己所殺數目高達一萬,這雖悲痛生命之損,然其效果卻不容否認,因此地區迅速臣服於亞歷山大。

  畢竟,亞歷山大唯要求領主膜拜,無過分苛刻,唯有少數魯莽者敢戰,因知必敗及嚴酷命運。

  即便真獲勝,亦必有更多者來戰。

  故多數民眾或接受赴塞薩利之邀,或乾脆南逃至都城,或逃往其他據點。

  至於其封地,因無人看管,梅內斯洗劫,將所得戰利送往塞薩利,包括黃金、傢俱、貴重花瓶、奴隸及牲畜等。

  至於這些領地之管治,因無人管理,皆處於未決之境。

  若貴族俯首向亞歷山大,動作迅速,或可保其土地。

  如果這些貴族們不採取這樣的行動,那麼亞歷山大將會以他認為適當的方式來瓜分他們。他們所做的選擇,實際上是在賭博。

  他們選擇相信珀爾修斯有能力通過戰鬥擊敗亞歷山大,迫使他坐到談判桌前,將他從色薩利驅逐出去,或至少趕走他們所擁有的領土。

  假如情況如此發展,國王很有可能會奪取那些輕易改變立場的貴族的土地,並贈予他們,以獎賞他們對他的永恆忠誠。

  亞歷山大,心懷鬼胎,盼望著將珀爾修斯及其家人徹底消滅,然後完全控制提比亞斯。

  儘管梅內斯希望在年底之前完成這一使命,但他不得不在11月中旬停下前進的腳步,距離珀爾修斯的住處仍有遙遠的路程。

  因為——極度寒冷。冬天終於降臨,似乎為了彌補前兩個相對溫和的季節,今年的霜王顯得特別兇猛。暴風雪肆虐連日,冰雹不斷,積雪堆積如山。

  這一切都使得任何一支軍隊都難以在這樣的環境下持續作戰。即便他們能夠,亞歷山大也無法保證他們的物資供應。

  因為即使是廣袤的迪斯河,有些地方綿延數十公里,許多地方都被冰封,船隻無法航行。現在,就算整條河都凍結起來也不足為奇。

  當伏爾加河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結冰時,蘇聯人利用這一便利更容易地為卡車車隊輸送補給物資。亞歷山大也可以效仿此舉,只需將輪式馬車換成雪橇,就可以沿著平坦而原始的道路向前運送物資。

  但問題在於河流並未完全冰封,這些部分更加危險。流動的水流攜帶著龐大的冰塊,它們時常從主冰塊上斷裂,甚至自發形成,然後迅速地向下遊移動,對沿途船隻構成毀滅性的威脅。

  亞歷山大深知,如果他將補給船送至士兵中間,泰坦尼克號的慘劇幾乎每日都會在眼前重現。因此,在察覺到惡劣天氣的跡象並且意識到氣溫將逐漸下降之際,他緊急下令將軍們停止前進,安置於大城市中躲避風雨,並且依靠秋季豐收的糧食來保障生計,直至春天的到來。

  在梅內斯忙於保衛亞歷山大的新領土時,亞歷山大本人則忙於鞏固自身的權勢。首當其衝,他承諾的救濟計劃立即得到貫徹執行,他所設立的施粥點常常排起數百米的長隊。

  有趣的是,接受他經濟刺激方案的民眾數量甚至超過了戰前該城市的總人口。這一現象十分引人注目,因為亞歷山大曾經屠殺了首批10萬名居民中的許多人——無論是在圍城期間、火災引發的混亂,或是公開戰鬥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