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作品

第1029章 起風了

  對呂宋軍來說,這大大方便他們進攻。

  武懷玉先禮後兵,

  限期歸附,

  不肯歸附,那就打,藉著這些優勢,對土人發動襲擊,那些毗舍耶人雖然佔據整個群島,

  人數眾多,

  但也都是一盤散沙,既無國家也無邦聯,

  大的村落也就千來家,多數幾十家百來家,各自為政,他們也沒有城池,只有些簡易的村寨,

  武器裝備也不用說都很原始簡陋,

  普遍劃的是螃蟹船,用的是簡易槍矛,有些部落甚至還用石刀石斧,

  也沒有什麼專門的戰士,甚至多數人就一塊蕉麻布或獸皮圍著腰遮羞而已,更別說有鎧甲了。

  這樣的部落,人再多,面對呂宋軍的突襲也是沒有用的。

  呂宋軍各個擊破,

  打他們真有些勝之不武,

  而且這些部落抵抗意志也不強,往往是一擊即潰。

  呂宋軍進攻各部落的戰鬥,更像是一場場抓俘虜活動。

  呂宋軍橫掃了十幾個村子後,

  毗舍耶人基本上就不敢再戰了,每次呂宋軍的福船一出現,這些部落要麼是直接逃,要麼就是在長老帶領下投降。

  武懷玉讓人跟各個部落盟誓立約,在各部落村寨勒石刻碑銘記,

  任命土人長老族長們為新設立的鄉里的地方里吏,給部落土人登記編戶齊民,然後派稅派役。

  做為新歸附者,頭三年,武懷玉給予一些稅賦的減免,收些土產貢品就行。

  不過每個部落村子都要將一些年輕的子弟送到呂宋去學習,也還要把一批壯丁派給呂宋地方衙門做役。

  部落成年男丁,每人每年要服正役二十天,要是隻在本縣服役,那要翻倍做四十天役。

  十六到二十歲的中男,或殘疾男丁,則也要在本地服雜役,做些看守城門、倉庫、監獄、站班等輕鬆的職役。

  徵役是輪番來,一個村子裡的男丁,分成多批,每月最多徵一批,這樣也不會導致部落裡一下子男丁都被徵走。

  

  呂宋對部落徵的賦役暫時相對簡單些,徵戶稅,實際也就是人頭稅,徵的也不多,且前三年還有減免。然後就是派役,一年二十天的正役了。

  對部落裡的頭人,這些擁有較多土地財產的,以後肯定是要按兩稅來的。

  打又打不贏,跑也跑不掉,

  土人也只能無奈接受呂宋的統治,向呂宋侯宣誓效忠,進貢服役了。

  也有一些在內陸些的部落,暫時不理會呂宋軍,武懷玉也暫時顧不上他們,一步步來,不急。

  呂宋第六縣宿務縣設立,也宣示著武家正式進入了毗舍耶群島,呂宋軍也新置宿務守捉營。

  船隊進港,

  正是出征凱旋的呂宋軍將士們,

  船上除了凱旋將士,還有許多抓回來的毗舍耶族等部落俘虜,以及許多前來呂宋‘學習’的部落少年,

  這些少年,其實就是各部交給武家的質子,都是六七歲到十歲間的孩子,更大點的武家也不要。

  就要這些孩童少年,可塑性強,能夠重新改造他們的思想觀,讓他們接受漢化教育,成為呂宋子民。

  在船上的時候,

  這些部落的少年孩童們就已經分班編組,路上便開始學習漢話漢字,他們到了呂宋後,會先在學校統一先學習三年,

  這三年,學漢話漢字漢文化。武家也會根據這些孩子的天賦和學習的成績,來安排他們的去處。

  有人可能會去工坊有人去莊園,有人去衙門等,這些人未來大概率不會再回到部落的,就算回去,那肯定也是十幾二十年後,以呂宋官府派出的協助者回去,成為地方里吏,或是一些工坊礦山莊園的匠人管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