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作品

第979章 錦囊計

  三人都報考的明經。

  相比起稱為以詩賦取士詞科的進士科,明經還是較易的,一本五經正義要是學透了,那考明經沒啥太大難事,甲等考不上,可以報丙等丁等,

  明經主要就是考的填空、問答。貼經就是填空,考官任取儒經某段,用紙條蓋住其中幾個字或幾句,考生默寫出來。因明經考試分科,所以明經科四科考生們的卷子甚至都還不同。

  說句實話,朝廷現在的制科考試,還不如武家當初在江州的三級考試,甚至現在武懷玉在嶺南實行的南選考試,都比朝廷更側重實用知識。

  朝廷的策論考試,武懷玉覺得太過簡單,根本沒有涉及什麼真正的實質問題。再加上不糊名閱卷,甚至投卷之風,使的朝廷科舉說實話還真就是個過場,

  一年也錄不了那麼幾十個人,大多數還都是憑關係內定的,那些沒什麼門路關係的,哪怕運氣好錄取了,但也很難通過吏部銓選那一關,想要通過科舉直接做官,太難太難。

  尤其是對寒門子弟來說,他們一般連成為州縣官學生都難,更別說成為太學生和館學生,因此他們也無法成為生徒被學校推舉參加考試。

  他們只能以鄉貢身份參考,但鄉貢身份很難,他們先得在家鄉州縣自薦報名,通過地方官府的審查,獲得資格後要參加縣、州的考試,優秀者才能得到刺史的推薦,拿到鄉貢名額,進京趕考。

  大唐的官吏其實也可以參加科舉考試,但現在官員去考科舉的極少,畢竟中個進士甲等,通過銓選才能授九品官,中個明經甲等,還要通過銓選也才授從八品而已。

  其實如武懷良這樣的家世,根本不需要去考科舉,就能夠憑門蔭入仕,不管是先做三衛官,還是館學生,都有資格獲得出身,甚至入仕時比科舉起點還高。

  但王學士還是希望準女婿考科舉,武懷玉也不干涉。

  路上邊騎邊聊,

  三個年輕人都自信滿滿,他們苦讀十年,接受到的教育資源極好,一群名師大儒教導,背景也硬,確實不用擔心考不上。

  一路到皇城門口,接受檢查,

  科舉考生們也都提前拿到了通行證,得以放行進入皇城禮部南院貢院考試。

  

  這是新考場,

  主考官的級別也由六品的吏部考功員外郎,變成了四品的禮部侍郎。

  武懷玉和大哥一起把懷良三人送到考場門口,愛讀免費小說app無廣告、更新最快。為了避免轉馬丟失內容下載:cdn.y13398281206.com/apk/aidufree.apk敬請您來體驗無廣告閱讀app愛讀免費小說app

  有南衙禁軍負責檢查,卻也並不算嚴格。

  明經科的考試是闖關考試,通過一關後才能進入下一輪,第一關就是貼經,儒經填空題。第二關是試義,考官出題,學生口答,考察對經書的理解水平,這是面試,也是問答題,總共十道題。

  連闖兩關,就能進入最後一輪,時務策。總共三道策問,考的是理論聯繫實際能力。

  因為明經有四科,所以考生可以自己根據自己通的經,來報考,到時考的也是報考經書的範圍之內,相對還是較易的。

  當然,制舉六科裡,最難的是秀才,然後是要考詩賦的進士,然後是明經。最容易的是明法明算明字三科,這是專科了,明法科主要就考的唐律,明算考的數學和天文,明字主要考書法,

  那三科錄取的士子,以後主要也就是做些伎術官,甚至只能是流外官了。

  “進去吧,等你們考完,阿兄再來接你們。”

  老三自信滿滿,“阿兄放心吧,我們一定都能金榜題名的。”

  看著三人大步進了貢院,武懷玉兄弟倆也就轉頭離開,

  “大哥你哪天出京?”

  “也就這幾天吧,要是今天手續辦好了,最多後天便要出發。”

  “大哥這次出任燕然都護兼豐州都督,說實話我是有些意外的,本來想著幫你謀個靈州都督的,”

  懷義倒是無所謂的道,“朝廷京北防禦重心向北移了,我這個燕然都護、豐州都督職責也挺重的。”

  “嗯,確實如此,朝廷這是又一輪大調整了,你這燕然都護要監督長城以北,陰山以南的這些突厥、稽胡等部落,又要都督豐、勝、銀諸正州,擔子確實不小。”

  “你有什麼好建議?”

  “朝廷的戰略我知曉一些,恢復陰山以北武川、懷朔、懷荒等六鎮,然後是要把陰山下河套平原納入朝廷實際控制,再倚長城打造第三條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