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作品

第591章 武氏烏金

  “懷玉你新得的這兩莊子,四千八百畝地,也打算這樣經營嗎?”

  再就是豬皮、豬鬃這些,也還挺值錢的,轉手加工成皮鞋或是豬鬃刷子都挺不錯。

  三百頭母豬,一年能產五六千隻豬崽,武家自養三千隻,餘下的都是給周邊農戶合作養殖。

  武家現在靠這種模式,雖說養豬這塊還沒幹過韋家,但也已經是後起之秀,尤其是武家的母豬養的好,甚至還開了班,收學生專門教母豬的產後護理,還有獸醫班,學會這些本事,那絕對不愁沒飯吃。

  李世民在武家堡轉了又轉。

  武家的這種養殖加工模式,確實是更先進的莊園經濟模式,但普通百姓不適用,不過莊園養殖加工,帶動周邊百姓,倒是不錯。

  李世民聽懷玉說長安將來一天能吃掉一萬頭豬,還是很驚訝的,宮廷肉食消耗主要是羊肉,然後是鵝,雞鴨都吃的少,更別說被嫌棄為賤肉的豬肉。

  一畝紅薯能養個三頭豬,養豬多也很需要田地的,武懷玉計劃新拿的莊子種棉花,少量種口糧,那就沒有多餘的地來種紅薯玉米養豬了,養些母豬賣豬崽,或是跟附近百姓合作養殖,倒更好些。

  在殺牛犯法的唐朝,羊肉又太貴的情況下,豬肉確實有巨大的市場。

  “長安是京師帝都,人口越來越多,照這勢頭髮展,以後日食萬豬都是必然的,羊肉太貴,市井百姓日常吃不起羊肉,只能是吃豬肉,

  這千畝地的莊子年產出,可以說是很驚人的。

  而武家磨坊每日碾米磨面,產生的大量糠麩武家一般都會收購,或是直接以糠麩抵加工費用等,這些糠麩甚至一些碎粉,拿來做豬飼料,也是極有營養的。

  不僅莊子裡安排的滿滿當當,還常年僱傭了許多周邊百姓做工,甚至帶動他們養殖也賺錢。

  與旁邊香積寺村民種的地裡一片麥子金黃相比,武家的地顯得很空曠,

  “今年種的夏糧是玉米,剛剛收過,現在地裡種上了紅薯、蘿蔔、大豆,也還種了些玉米和小麥和一些蔬菜。”

  皇帝跟武懷玉聊著,神情有些興奮,根本沒有睡意。

  這就好比武家收了玉米後,大部份的地都種了紅薯一樣,紅薯養豬那可是極佳,紅薯藤可以一茬茬的割了餵豬,紅薯產量還高,餵豬又容易育肥長膘,豬養肥了可比現在種糧賣錢划算多了。

  這種武家出豬崽,農戶養豬,最後武家回購的模式,現在搞的很紅火,缺少本錢,又想多點收入的百姓,都願意試一試,畢竟養豬雖說辛苦,但更多的是付出勞動和時間成本,並沒有其它成本。

  紅燒肉、玉米燉排骨、青椒炒肉絲、瓦罐煨老母雞湯、姜燒鴨、鐵鍋燉大鵝、清蒸魚、土豆燒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