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作品

第469章 黑龍堡

  而武家的武氏莊園,被百姓俗稱武家堡,更顯氣派。

  武懷玉見到這座建在清河北岸平原上的莊園時,也很驚歎,雖說出自他的設計,可真建成後他還頭次見。

  他發現比他設計的要大不少,細節改動不少。

  原本他是按客家土樓的那種樣式,設計了一座武氏塢堡,突出的是防禦安全,但現在改成了像是個蚊香一樣的五環形狀的土樓群。

  這是武家堡,鄉人也稱為黑龍堡,因為旁邊就是清河龍橋下就是黑龍潭。

  “這!”

  “很漂亮吧?”

  “這也太大了吧?”

  “這可是咱們武氏的風水寶地,咱家興起之地,當然得建大點。”

  武氏莊園,有一大四小五個圓樓組成。

  中間的主圓樓,卻又有五圈環套,大環套小環,環環相套。

  採用夯土建築,黃土摻上細沙、石灰甚至加入了糯米,層層夯實,外牆厚達七尺,每圈有四層,一二層不開窗,一層主要用做廚房、餐廳,二層是倉庫,三四層居住。

  主樓的五環,房間很多,越外圈越大房間越多,主要是武氏莊園奴僕居住。

  在第五環的中間,還有一座方形院子,這是武家的祖堂。

  黃色的夯土牆,灰色的瓦頂。

  十幾米的高度,一二層沒有窗,這使的這土樓防禦性能極強。

  特別是主樓的四角,還各有一座稍小的圓形土樓拱衛。

  武懷玉覺得修的太大了,這加起來得有幾百個房間,住上千人都沒問題,莊園管家趕來。

  很自豪的為武懷玉介紹起這座雄偉的武家堡。

  “主樓中間的兩環,相當於內院。採用的是兩面坡瓦屋頂,穿鬥、抬梁混合式木構架,樓內按相公親自設計的易經八卦原理佈局,以青磚防火牆分隔成八份,樓房分八等份,寓意乾、兌、坤、離、巽、震、良、坎八卦,每等份六間起腳為一卦。

  每卦關起門戶自成院落,打開門戶全樓貫通。每層兩廳、四十四個房間,共二百零八個房間。

  底層每區處自與內環天井合圍成一個院落······”

  武懷玉這才發現,原來這主樓最裡面兩環,才是他原先設計的武氏莊園,這兩個同心圓的圓形土樓,佔地十畝,已經挺大了。

  結果樊玄符她們一改再改,最後在這同心圓兩環土樓外,又加了三環,然後四角又各加了一個兩環的同心樓。

  最後就形成了這麼一個佔地數十畝的超大土樓群。

  走在這土樓裡,感覺自己很渺小,甚至也覺得很有安全感。

  武懷玉長安的宣陽坊宅佔地一百多畝,比這大多了,但那裡的佈局相對較散,園林佔據更多面積,院子也相對分散,可這裡一環扣一環的,空間相對緊湊。

  特別是這牆很高,四層十幾米高啊,一二層對外還不開窗。

  光是那每環之間的那個大門,門板就足有七寸厚,外面甚至還有鐵板加固,門內牆中還埋有一尺方型門栓,大門一關,門栓一落,

  就算再來五千突厥騎兵圍住武家堡,都得對這大土樓束手無策,望樓興嘆,敢要強攻,外牆七尺多厚,牆高十幾米,下面兩層一點入窗都沒,武家的家丁站在三四樓上,拿著弓箭往下射,突厥人除了捱打有什麼別的辦法。

  除非真是非要死磕硬打,調來工匠、器械,但這畢竟是在京畿,武家需要的就是能夠護住一時,只要不被直接攻破,堅守個幾天,就能有援軍來。

  現在武家這樣的防禦,樓裡有水井、有糧倉、柴房,還有天井,守個十天半月都沒問題,完全能等到援軍來。

  比起一些小型的軍寨堡壘,都還要堅固了。

  不過這樓太側重防禦了,沒有那種四合院舒服,人多建些三進四進四合院,或是多幾個院落,也足夠了。

  三四層內通廊的屋簷下也還是設計了精美的園林風格的木質靠背欄杆,還有不少綠植盆栽點綴。

  整個莊園,真的就有種軍事堡壘的感覺,但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水井、天井、倉庫、浴室、廁所,甚至還有豬圈、羊圈、雞舍、狗籠、牛棚、馬棚等,真遇敵襲,可把牲畜部份帶回主樓外環,部份安置外圍四樓。

  四個副樓,主要住奴僕、僱工,存放物資、工具等。

  主樓的五環,外三環也主要是奴僕部曲居住,內二環,就是內院,主人、家眷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