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作品

第392章 海中的大明帝國


                 第392章海中的大明帝國

  武懷玉發現,李世民崇尚漢代,但貞觀重臣們卻更喜歡效仿隋開皇朝。

  各種典章制度、政策律法,幾乎都是照搬隋文帝的,從李淵李世民,到裴寂蕭瑀,再到房玄齡杜如晦等,他們對於遙遠的強漢也很讚揚,但說到實際,還是更喜歡距離更近的開皇。

  朝中許多重臣,都是從開皇盛世走過來的,經歷了開皇之治,也親身經歷了大業的崩塌,如今他們治理國家,自然更願意把現成的開皇樣板搬來照抄。

  畢竟相隔不久,許多東西都是現在的,照搬也容易,百姓也願意接受啊。

  從內政到外交,從軍事到財政,基本上如出一轍。

  隋文帝當年對強盛的草原帝國突厥,採取的是分化離間,合弱離強,配合上和親政策,可以說是取得很大成功的,低成本高效率,強大的突厥在開皇年間被搞的分崩離兮,曾經五汗混戰。

  當年草原上的可汗,把中原的北周、北齊天子,稱做是他在中原兩好大兒,十分孝敬,要什麼就進貢什麼。

  但到楊堅時,沙缽略可汗向隋稱臣,還向楊堅上尊號,聖人莫緣可汗,簡稱聖人可汗。

  沙缽略向朝廷解釋其含義是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聖人可汗。

  聖人可汗比突厥可汗等級還高,是突厥可汗名義上的君主。

  這也算是開創了一個先河。

  如今稱霸草原的頡利可汗,當年他爹啟民可汗,本只是個小可汗,跟如今的突利一樣,當年啟民的小可汗汗號卻也正是突利。

  突厥被楊堅派長孫晟、裴世矩這些高超的外交家,搞的窩裡鬥,不僅東西突厥內鬥,東部的突厥本部阿史那子孫更是各自混戰,打的頭破血流。

  啟民當時實力都排不上號,都沒資格參與諸汗之戰,但楊堅卻看中他,特別扶持,賜婚公主,一個公主送過去沒多久死了,還馬上又送去一個。

  硬是扶持啟民等諸汗打的兩敗俱傷時跑出來撿漏,可啟民開始居然還打敗了,又是楊堅特派長孫晟楊素他們出兵去接應,還給他築城,招攏部眾,安置到長城以內定襄。

  硬生生的給他穩住陣腳,幫他背書,聯絡諸部,最終出兵出糧出裝備,幫他成功坐上了突厥大汗之位。

  啟民當上大汗之後,直到他死,都是隋朝天子的忠犬,為大隋鎮守北疆。甚至他兒子始畢可汗繼位後,也對隋朝忠心耿耿多年,直到後來奉旨率部去遼東觀戰,看破了楊廣好大喜功,眼高手低、外強中乾的虛實,尤其是連當年啟民爺倆最敬畏的戰神楊素兒子都造楊廣反後,

  始畢可汗也就再不把楊廣放眼裡,才有了後面的雁門之圍。

  此後他的兄弟處羅、頡利先後繼承汗位,也都再無對中原的畏懼。

  但這些跟楊堅沒什麼關係,楊堅在時,草原誰不對聖人可汗畢恭畢敬?

  楊堅的草原政策更沒什麼問題。

  雖然長孫晟早病逝,但裴世矩還在,只是如今避諱主動捨去了那個世字而已。

  八十歲的裴矩如今是當之無愧的對草原、對西域事務的外交、貿易方面的權威專家,他也是從武德到如今貞觀朝,大唐對突厥政策定策者。

  遠交近攻,合弱離強,這一直是裴矩的政策,也一直得朝廷支持。

  大唐開國之初,跟突厥也是和過親的,處羅可汗未當大汗前的妻子就是李唐宗室女,只是後來始畢可汗死後,他為繼承汗位,按突厥傳統,收繼了嫂子,也是後母的隋義成公主為可敦。

  啟民可汗之孫,也就是如今頡利之侄突利小可汗,之前也是得隋朝和親賜婚,娶隋淮南公主,而去年渭橋之盟,李世民就特意把一位宗室堂妹賜封公主,和親突利。

  和親蠻夷這個事情,對於大唐君臣來說,都沒有什麼心理壓力,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因為從強漢,到強隋,他們都奉行和親政策。

  只是隋朝的和親政策跟漢代相比,帶有更積極主動的意思,漢初和親,那都是被人打的有些狼狽,無奈之下和親換和平,以休養生息備戰。

  但隋朝的和親是主動的,是他們軍事外交政策的重要一環,通過和親、冊封等手段,拉攏突厥貴族首領們。

  比如當年楊堅非常厭惡都藍可汗的可敦,那位本是北周和親突厥的千金公主,後來楊堅改封其為大義公主,可大義公主一直心懷故朝,還暗中與西突厥泥利可汗聯合,有反隋之意,楊堅於是就要殺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