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作品

第253章 六扇門:白澤

  打仗需要糧草,更需要錢帛。

  運糧也需要人力時間等,所以說打仗不是小事。

  如果藉助商人力量,為朝廷輸糧支邊,節省成本,提高效率,李世民當然是願意的,至於說商人願不願意,誰在乎他們,況且武懷玉也說了,又不是直接搶他們。

  武懷玉也提出,不需要民制官收商賣,這鹽官民皆可採,也都可以自由賣,但商人要買鹽,必須得有鹽引,這鹽引只能是運糧後才能換到。

  “商人運糧支邊送抵後,官府計其運糧道路之遠近、運糧之多寡,計其成本,折算成鹽引數量,買鹽時憑鹽引買鹽,”

  李世民聽後,“還是有些複雜。”

  楊師道提議,不如下令,關隴各鹽場不論官私所產之鹽,皆只售給官府,官府收鹽入倉,鹽商要販鹽,就必須運糧來換鹽。

  杜如晦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這法子聽起來不錯,但操作起來太過複雜,只怕一時不便,反而擾民害商,而且這樣弄,到時肯定會有許多人嫌運糧麻煩,而從江淮、河東等地走私販鹽入關中。

  “陛下,只有要利可圖,絕對會有不法之徒鋌而走險,與其這麼麻煩以糧換鹽,倒不如直接僱商運糧或是招商買糧。”

  皇帝點頭,表示還要再考慮。

  “懷玉隨朕來一下。”

  皇帝結束議事,卻單獨叫上懷玉,帶著他去了另一處。

  當懷玉走進這個小院,看到了張亮、安元壽還有一位年輕婦人的時候,他突然就明白了幾分了。

  這應當就是六扇門三位當家。

  可是叫自己來是何意?

  “陛下,李藝要造反了。”

  長平郡開國公、左衛將軍張亮稟報道。

  皇帝絲毫不慌。

  “李藝應當才剛回到涇州吧?”

  李世民冷笑,“朕已經給過他機會了,他最後還是走了這一步,死不足惜啊。”

  李藝是來京朝集了的,還參加了正旦大朝會,但他沒等到過完元宵節就趕著回了涇州。

  他離開前,皇帝還特意召見了他,跟他談了許久。

  皇帝向他徵求意見,表示想調他回朝任左衛大將軍,畢竟現在關中十二軍已經撤消,李藝如今堂堂郡王,只出任一個涇州刺史,實在是大材小用。

  這是李世民給李藝最後一條活路,只要他識趣的接受調令,甚至都不再離京,那麼皇帝說不定最後還能給他留條活路。

  但李藝卻說突厥去年進犯,如今涇州很亂,十二軍剛撤,越發不太安穩,他想為朝廷為皇帝繼續鎮守涇州,甚至還很大膽的提出想代替李道宗做靈州都督。

  這不是找死是什麼?

  李藝如此找死,是因為他早就在謀劃著叛亂了,這次入京也是還沒準備好不敢不來。

  但謀反之事箭在弦上,不可能再停下。

  李藝一離開長安回到涇州,便決定提前發動叛亂了。

  “陛下,李藝已經派人去朔方聯絡梁師都,並向河套的鬱射設請兵南下。”

  武懷玉坐在那裡,聽著那六扇門三巨頭向皇帝稟報著這些秘訊,有些疑惑,皇帝為何帶他見他們?

  他眼睛餘光偷偷的瞧瞧張亮,又看看安元壽,最後落在那位婦人身上。

  很漂亮,三十左右,臉上蒙了一塊紗,但仍能看的出這是一個美人,她說話的聲音也很好聽。

  這應當就是高惠安的姐姐刀人高惠通了,如今的身份應當是平康坊聽雨樓的假母高娘子。

  “李藝打算再引突厥入寇?可頡利會應嗎?”

  “陛下,頡利現在自顧不暇,塞北遭遇白災,牲畜多亡,”

  武懷玉並不太關注李藝要造反這事,畢竟歷史上沒弄出半點水花,而現在這幾人更證明皇帝早有準備。

  他只好奇李世民帶他來幹嘛。

  “懷玉啊,他們你應當也不陌生吧?長平公張亮、武威伯安元壽,這位是朕的刀人高惠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