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554 出師無名


                 “都過去三年了,墳頭上怕是已經長出樹來了,此時再大動干戈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啦?”告示一經貼出,立刻就被圍得水洩不通。有人覺得不太理解,因為當年死在馬尼拉的沒有自家人,現在一開戰必定會影響生意。

  “小題大做?你這話可不要讓漳州人聽見,他們那裡有些村子幾乎家家戴孝。要說小呂宋的佛郎機人也是活該,搞一次能推在土人頭上,接二連三的搞就太缺德了,早該給他們點教訓,不要認為我大明好欺負!”

  也有人認為這麼做太對了,也太有必要了。馬尼拉港對華商的大屠殺因為什麼,恐怕只有朝廷和內陸人不知道,但凡是和大海有點關係的早晚都會聽說,大家又不是傻子,想瞞也瞞不住。

  “噯,要我說啊,一隻巴掌拍不響。明知道佛郎機人靠不住,又吃過一次大虧了,為何還要去那個破地方討生活呢,這不是送上門給人欺負嘛!

  朝廷出兵討說法,如果打贏了,冤死鬼的家屬也拿不到一兩銀子;萬一打輸了,搞不好會把戰火引到咱們這邊來。佛郎機人可不好惹,到時候誰也別想踏踏實實過日子了,少說也得去服勞役。”

  而根本不靠大海生活的百姓,考慮的並不是該不該報仇,而是由此引發的後果會不會由自己承擔。當年東南沿海地區鬧倭寇的情景還歷歷在目,不管是誰來剿匪,只要被戰火波及老百姓永遠是最倒黴的,根本沒法躲。

  “你怎麼光想著輸呢,大明海軍豈是衛所兵能比的,連濠鏡澳的佛郎機人見了都要客客氣氣不敢造次,憑什麼就打不過馬尼拉的佛郎機人!

  再說了,只要能把馬尼拉港的佛郎機人打服,咱們就能直接和南洋、西洋的商人談價格買賣貨物了,一進一出多出好幾成利。

  如果海軍能把馬尼拉港佔下來,變成像安南的峴港那樣就好了。你們還不知道吧?在峴港咱大明人走在街上能高人一等,當地的官員見了也得客客氣氣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