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549 從我做起!


                 如此禍害地方,難道說河南官員都看不見嗎?剛開始還真不是,從當地知縣到布政使和巡撫,彈劾的題本雪片一樣飛向了紫禁城。

  可這些題本到了司禮監立馬如石沉大海,萬曆皇帝不光不表態,事後還故意找茬兒,把這些上疏彈劾潞王的河南官員撤職的撤職,法辦的法辦。

  時間一長官員們算是看明白了,潞王不能碰,只要他不造反愛咋滴就咋滴吧,反正禍害的是百姓,毀傷的是朱家江山,犯不著冒著掉腦袋丟官的危險去出這個頭。

  然後在河南官場裡就形成了一個潛規則,來上任的官員閉口不再提潞王府半句壞話。即便萬曆皇帝駕崩了,景陽皇帝登基了,潛規則也沒變。

  景陽二年,《推恩令》頒佈,各地藩王年俸減半,潞王朱翊鏐率先上疏反對。結果侄子比哥哥差遠了,非但沒寬容還下旨呵斥,措辭十分嚴厲。

  從此之後潞王確實收斂了不少,也沒再公開反對《推恩令》,洪濤這邊則是忙於和滿朝文武鬥心眼,出於對明代藩王的極度蔑視也沒多想,或者說是給忘了。

  但潞王朱翊鏐卻沒有真的服軟,表面上收斂只是假象,實際上卻把手伸向了河南與隔壁山西的幾處鹽場,勾結了當地官員通過摻假、虛報等手段大發其財。

  玩鹽,潞王算是後輩,晉商才是前輩。可潞王有權勢,這是晉商無法比擬的。而潞王貪財,晉商有錢,兩邊是一拍即合。於是潞王府就成了幾家晉商的後臺,一步步陷入了私販禁榷物資的泥潭。

  “高攀龍,再敢皮笑肉不笑,朕就治你的罪。是不是覺得這步棋下得很高明,把朕逼到了牆角,自然而然就會鬆口饒了某些人的死罪?這樣一來你既保住了名節又盡了情誼,兩全其美是吧?

  呸……做夢,朕今天就讓你看看什麼叫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王安,傳朕的口諭,讓王之楨親率緹騎到衛輝府將朱翊鏐全家抓捕入京。王承恩,知會宗人府一聲,就說是朕的意思,削了潞王爵位,貶為庶民。

  從此刻起,潞王、代王、晉王都是庶民了,沒有任何特權,朕把他們都交給三法司,該什麼罪就什麼罪。高攀龍,伱可敢接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