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531 何為兵2


                 這已經不是某位或者某幾位將領個人品德的問題了,而是一個很現實的體系缺陷。明朝軍隊由於體系落後,早就不再適合高強度戰爭了。可又沒人知道該怎麼改才能既不威脅皇位又增加戰鬥力,這才成了如今的怪模樣。

  他們根本就不是軍隊,而是一群烏合之眾,後者叫被少量僱傭軍驅趕著作戰的炮灰。戰鬥的勝負,不能說和他們一點關係沒有,但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少數僱傭軍。

  做為將領,誰又會為一群炮灰付出太多代價呢。保證不餓死、不凍死、不譁變就是上限了,即便有錢也不會花在炮灰身上,真不如多僱幾十個傭兵來的實在。

  想改變這一切,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但不管難還是容易,其實深究起來最終都會集中到一個字上,錢!

  老百姓當兵打仗是為了什麼?有人說了,是榮譽感、是愛國情懷。不能說錯,但和自尊與人格一樣,這兩樣東西是要有前提的,那就是不能餓著,當一個人餓肚子的時候是不會有自尊與人格的。

  吃飯是人活下去的基本條件,其優先級超過了精神層面的需求。也就是說人只有滿足了生存的基本需求之後才會有更高的追求,比如尊嚴、榮譽、情懷,且順序無法顛倒。

  那有人說了,在某個階段正是吃不飽穿不暖的窮苦人站出來打贏了戰爭、建立了國家。沒錯,是這樣的,但窮人為啥站起來的呢?答案還是給錢。

  因為有人讓他們相信,贏了就會有屬於自己的土地,還能不受當權者欺負。而土地和權力都是錢的另外兩種表現形式,本質是一樣的,區別只是在先支付與後支付的手段上。

  洪濤自問沒有空手套白狼的本事,也不具備空口白牙的心理素質,那就只能採取一手錢一手人,我出錢你賣命,一把一利落的辦法。

  實際上這種辦法是比較笨的,遠沒有談理想寫期票方便。但凡事都至少有正反兩個面,笨辦法是慢了點,付出的代價也多了點,卻勝在走得穩。有多少錢辦多少事,不至於做一半發現理想談不成、期票兌付不了,把人全給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