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470 塞王


                 雖然皇帝說得挺有道理,可在場的三位太監卻都面露難色。有道是兔死狐悲,皇帝終於要對太監下手了。

  該埋怨嗎?按理說真不該,甚至要慶幸。從景陽皇帝登基開始,刀子第一個掄向了皇族,第二個是官員,第三個是軍隊。

  手段基本一樣,先降低待遇,再裁撤數量,最後收繳權力。試問和皇族、文官、武將們比,宦官更高貴嗎?顯然不是,所以捱到三板斧是早晚的事,太正常不過了。

  “……此事是否要知會內閣,還請萬歲爺明示!”定了定神,王安再次提問,他想通過這個問題搞清楚皇帝的決心和步驟。

  “朕又沒說馬上裁撤,就沒必要打擾大學士了。你們合計著辦吧,每年少入宮一些,以人手不齊為由少向南京派送,用不了幾年那邊就會空下來。”

  皇帝表達的很明確,不希望大張旗鼓搞裁撤,而是要掛羊頭賣狗肉,以紫禁城裡缺少人手為由,減少南京皇城各監太監的數量。

  這樣的好處就是溫水煮青蛙,等有心人發現了也既成事實了,想不裁撤都不成,很符合一貫陰損的辦事風格,也比較符合太監群體的利益,至少對紫禁城的太監們沒影響。

  “萬歲爺聖明……有工科給事中歸子顧奏言……”聽到皇帝這麼講王安等人就放心多了,於是良善拿出了第二份題本放到了御書案上。

  “念……”不過皇帝沒接,也沒抬頭,兩隻眼死死盯著桌面上的另一份奏報,只崩出一個字。

  “工科給事中歸子顧奏言,江南歲供財賦半於天下。江南財賦出於農田,農田以水為利,亦以水為害,全系吳淞江之通塞。

  吳淞江通,則太湖之水有納有吐,不為民害。吳淞江塞,則太湖之水有納無吐,大雨暴至,四向潰出,淹沒居民,沖毀田地。自隆慶中巡撫海瑞修浚至今已四十餘年,因年久失修,致使三吳之民多年盡為魚鱉,田禾顆粒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