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446 日新月異6


                 “常爺、常爺,你換來的碎銀子為何如此模樣?”茶攤老闆可能還沉浸在大賺特賺的喜悅中,並沒發現碎銀子的不同,此時才注意到,可他也不清楚緣由,只能喊還在一口一口品嚐可可粉的常爺。

  “嗨,這有啥可奇怪的。日月銀行的小哥說了,這叫銀幣,一枚正好是一錢銀子重。中間的刻痕也是有講究的,如果嫌一錢銀子還是太大那就用手指使勁掰,銀幣就會沿著刻痕分成四份,每份剛好四分重。

  您說人家那腦子是咋長的,真是想到心坎裡去了。每次有人買書都要用剪子,還得稱戥子。俺手勁兒沒問題,可總是剪不準,麻煩死了。

  這下可好了,用手一掰多省事,不足的再拿幾枚銅錢補上也就是了。我已經和銀行裡的小哥講好了,過了晌午就把家裡的散碎銀子拿來都換成銀幣,留著慢慢用。”

  常爺大大咧咧的走過來拿過一枚銀幣,邊說邊用手用力一掰,好端端的銀幣就分成了兩瓣,再一掰,一半又分成兩瓣,斷口整整齊齊,看著份量應該相差不多。

  “妙啊!玉函,你家也是開錢莊的,何不照此行事,豈不美哉!銀棒雖好,可每次都要用硬物敲打才能斷開,每節至少也有半兩重,哪兒有銀幣方便!”

  中年舉人雖是南方人,可性格卻比很多北方人還外向,快人快語,碰到感興趣且看得上眼的事物,總會用摺扇拍打著手心連聲稱妙,表情很是誇張。

  “……成色不錯,是足銀。難啊,兄臺請看。此銀幣圓的如此規則,厚薄又如此一致,刻痕深淺適當,不似用銀水澆鑄,也不像手工打製,僅憑這份手藝就難以模仿!”

  被稱作玉函的舉子年紀稍輕,性格比較內向,話比較少。不過面對新穎的銀幣也沒閒著,馬上從腰帶上拿下一串金屬片,把銀幣挨個向上用力劃。

  這東西叫做對牌,是很專業的白銀純度測試工具,通常只有從事金銀器製作和經營錢莊的人才會擁有。它是由銀銅合金製作的,分成了四五個硬度標準。

  使用的時候,拿不同純度的白銀在上面摩擦,會顯示出不同顏色的痕跡。具備專業知識的人,根據痕跡的顏色就能準確判斷出白銀的純度。

  在仔細觀看了銀幣的製作工藝之後,玉函打消了讓家族錢莊有樣學樣的打算。東西是好東西,思路也很不錯,但沒法學。製作工藝太精細,勉強弄出來還不夠人工耗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