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376 大淩河畔


                 “那臣該何日出徵?”

  李如樟也跟著笑了起來,越來越從心裡喜歡這位皇帝了。跟著他幹會讓人很舒坦,不用擔心背黑鍋,也不用擔心被出賣,更不需要對文官們點頭哈腰。

  更主要的是不管多齷齪的想法,多卑鄙的手段,從皇帝嘴裡說出來就顯得那麼理直氣壯,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啟迪和昇華,沒有半點負擔。

  “朕會讓杜松和孫承宗做好後勤準備,你隨時都可以帶兵入駐,但最好分成若干批次,也不要穿軍裝。具體何時出關朕不管,但也不要拖太久,否則一旦降雪山路就無法通行了。”

  洪濤還有一個讓大多數人喜歡的特點,就是肯放權。只要能取得相對的信任,他就會把一件工作完全交給你,不再指手畫腳越俎代庖,甚至不管不問。

  不過這在某些人眼中又可能是缺點,不指揮不監督,到底該怎麼幹才算好呢?所以後一種人在洪濤手下永遠得不到重用,他重視結果輕視過程,沒能力獨當一面的人根本就懶得搭理。

  君臣密謀了大半宿,天色剛矇矇亮,袁可立和李如樟又風塵僕僕的出了宮,一個回海軍衙門籌備出征事宜,一個回家等待與認路的老部下匯合。

  洪濤也比他們倆閒不了多少,草草吃完早飯又得披掛整齊上朝,然後再把六部九卿和內閣大學士召到養心殿裡開御前會議。討論的主題只有一個,向喀喇沁蒙古部開放邊榷。

  面對一眾大臣的質疑,洪濤給出的解釋非常合情合理,還特別感人。他說這幾天吃不香睡不著,滿腦子裡想的都是怎麼把工廠裡的產品賣出去,生怕虧了滿朝文武。

  勤能補拙,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開放邊榷。這樣一來,既能拉攏一部分蒙古部落與大明和平相處,又可以把產品快速換成馬匹、寶石、牛羊。不管是什麼吧,反正都會大賺。

  為什麼非是喀喇沁蒙古呢?皇帝也給了合理的解釋。喀喇沁蒙古距離北京最近,整個北直隸都和其交界,威脅也最大,只要雙方能一拍即合,北直隸邊牆的防禦壓力就會瞬間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