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344 如意算盤


                 目前已經有八個衛所成立了預備役,可是由於衛所兵員的素質太低,百姓又對當兵很忌憚,成效不是很顯著。袁應泰也一直都在積極尋找解決辦法,且有了點眉目。

  他在廣州執政的這幾年裡,逐漸對當地的文化、習俗和民族做了些深入調查,發現一些特殊群體比較難以融入新政體系,但其中有一個能和海軍能搭上關係,疍民!

  所謂疍民就是一群不種地、不耕田、居無定所、以船為家的漁民。自打明初開始禁海,這群人被編戶立長,屬河泊所,供魚課。逐漸脫離舟楫,瀕海而居。

  但他們除了捕魚捉蝦之外啥也不會,魚課又非常重,生活的確十分艱苦。於是就成了不安定因素,有些偷偷下海當了海盜,有些參與了倭寇襲擾村鎮,更受當地人排擠。

  珠江口就聚集著不少疍民,每次看到他們朝不保夕、衣不遮體的生活狀態,做為父母官的袁應泰都有一種堵心的感覺。可趕又沒法趕,用還用不上,快成一塊心病了。

  當為海軍培訓水手的旨意到了之後,他突然靈機一動。疍民最拿手的就是駕船、造船和水性,或者說他們在大海上比陸地上自如的多,這不就是天生的水手坯子嘛。

  只要肯下功夫把疍民組織起來教授漢話,讓其讀書識字,根本不用精挑細選,從十五歲到五十歲都是好水手。僅廣州一地就能選出一兩千號,再加上福建尤其是海南島的疍民,估計可以上萬了。

  “哎呀呀……看我這個記性,差點誤了大事。袁總督對大來兄的建議讚不絕口,不過小弟是戰將,管不了這些事,具體操辦歸參謀部。估計他們也得請示過陛下之後才能有答覆,想來不會太久了。”

  面臨大戰,還是遠航作戰,黃南平說的挺輕鬆,實際上需要處理的事情非常多,如果袁應泰不提已經把這件事給忘了。不過沒關係,在是否吸納疍民進入海軍的問題上前景還是很樂觀的,畢竟皇帝連海盜都敢用。

  “如此甚好,為兄去與李指揮寒暄幾句,暫且別過!”袁應泰倒也不是很急,於是抱拳告辭向碼頭上走去。既然來了,還看見了,怎麼也得和李家兄弟打個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