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327 錦囊妙計


                 “噯,還是你師父厲害,一句話就說到了點子上。推廣新政沒錯,多建工廠也沒錯,但不能誰想建就建,必須要有規劃。

  看到什麼東西掙錢就一窩蜂撲上去玩命生產,其結果肯定和子先說的一樣,竭澤而漁。到時候水裡沒魚了,誰手裡漁網多誰賠的狠。

  有人可能會說,投資建廠全是用士紳豪強的銀子,反正他們也不會把銀子拿出來分給百姓,更不會交與朝廷,不如用在建廠上面,多少還能讓百姓和朝廷受點實惠。

  表面上看是這樣,百姓和朝廷也確實會在短期內得到好處。但從長遠來看,不光沒好處還害處多多。首先就是浪費,無論開什麼工廠都要消耗資源,也就是樹木、煤炭、鐵礦、銅礦、水等等。

  它們除了是上天的恩賜之外還有一個屬性,無法在短時間內再生。樹木砍了至少要等十年甚至幾十年之後才會再長大成材;煤鐵銅礦挖了之後,怕是幾輩子之後也生不出來了。

  如果在我們這一代裡把無法再生的資源都耗費光了,下一代、下下代該用什麼呢?所以為了我們的後代,必須不能隨意揮霍。

  就拿建造工廠來講,朝廷提前規劃好工廠的數量和種類並不是不能完成的工作。朝臣們多廢廢腦子是本職工作,換來的卻是細水長流和穩步發展,怎麼算都不虧。

  但朕無法強迫朝臣們做這項工作,牛不喝水強按頭沒用,但有辦法讓他們的工廠建不成或者必須按照朕的規劃去建,關鍵就是你們的機械廠和鑄造廠。

  放眼大明,能生產車床、鑽床、鍛錘設備的只此一家別無分號,而做為工部官員,你們也有責任去參與制定工廠的規劃。

  但為了不因此引發朝中再次發生爭鬥,這個工作只能先在暗中進行,比如用產量和培訓進度,放緩一些工廠的籌建速度,縮短另一些工廠的投產週期。

  朕說句心裡話,這些工作本來該由朕出面承擔責任,但朕肩上的擔子有些重,容易顧此失彼,所以不得不給伱們兩位分擔一些,還不許推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