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286 重用外戚


                 “國丈還有一子振明,二十七歲,此間在大興縣衙任典史,為人還算穩重,不曾聽說有劣跡……”王承恩看到皇帝的眼神馬上明白了含義,再次湊近小聲交代。

  為何古代皇帝身邊總會有幾個太監伴隨呢?真不是喜歡而是離不開。人的腦容量畢竟有限,不可能大事小情全都時刻關注。但有時候又必須在短時間內知道具體答案,於是腦瓜子聰明點、記性好一些的太監就成了必要的補充。

  皇帝身邊的太監,和後世領導身邊的秘書,除了身體構造的後天區別,功能基本一模一樣,待遇更相同。領導升了,秘書跟著沾光,弄個縣長市長噹噹不是夢。領導垮了,秘書也沒人再敢用,甚至跟著一起完蛋。

  “王安,朕打算給國舅安排個差事,最好能學些有用的東西,將來也好為朝廷出力,你覺得去什麼地方最合適?”

  原來還有個大舅哥,聽王承恩的意思品行上應該算說得過去,那就必須不拘一格降人才了。自己給不了皇后該有的幸福,讓她的家人多獲些利也算是變相補償。

  當然了,別超出自己的原則,比如不能往錦衣衛裡塞。只要當皇帝的能帶頭做到這一點,不用費太大力氣,就可以從根本上改變錦衣衛的現狀。而古人也在很久之前就總結出了徹底解決辦法,四個字,上行下效!

  “……奴婢以為讓博平伯之子外放到廣州都指揮使司做個千戶,或者去海河造船廠當個管事,應該能學到不少東西。歷練幾年的話,說不定能為萬歲爺的新政增加一分助力。”

  王承恩年紀小、記性好,可以當記事本用。但他對朝堂的全面理解不足,還做不了秘書。這時候就得看王安的了,如果說在大明誰最能理解自己,非他莫屬。

  這次照舊沒讓人失望,充分理解了自己的意思,既沒把不太摸底的人往重要部門裡塞,也沒只給個拿高俸的虛職養豬,推薦的兩個地方都很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