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280 意料之中的意外2


                 西宮皇太后中毒身亡之後,棺槨並沒有馬上送到神宗皇帝寢陵合葬,而是停在了煤山北側的壽皇殿裡。

  按照禮部的說法,得選良辰吉日才能合葬。另外皇陵也不是後世的大馬路,三天兩頭挖了埋埋了挖,必要的修建工作至少得半年時間。

  這樣一來慈寧宮就空了下來,為了兩邊對稱,洪濤又把東宮皇太后請到了仁壽宮,慈慶宮也沒人居住了。兩座大型宮殿群一東一西,不光非常獨立,規模還很大,要比養心殿氣派多了。

  於是就有大臣進言,覺得即便近期不打算重修三大殿也不該縮在養心殿裡,而是應該在慈慶宮或者慈寧宮中選一座當成寢宮。

  洪濤從善如流,選擇了慈寧宮,但又沒完全採納,不是當做寢宮,而是用來日常辦公、召見朝臣,成了辦公室、接待室和會議室。

  日本使者有幸成為第一位進入後宮並在皇帝辦公室裡受到接見的外國使節,同時也是第一位被大明皇帝親手殺死的外國官員。

  其實剛開始洪濤對這位日本使者並沒太深的惡意,只是想諮詢一些有關日本現狀的問題。比如說幕府的組織結構、各地大名的數量、幕府如何管理大名、收多少稅等等。

  按說這種問題應該去問禮部或者兵部,做為在朝鮮交過手且一直處於敵對態度的國家,外交和軍事部門好歹也得有點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準備。

  實則不然,無論禮部還是兵部對日本列島的瞭解僅限於史書記載和使臣描述,既沒有實地勘測也不見具體數據,連皮毛都算不上。

  鑑於這種情況洪濤只能親自上陣了,先從日本使者的嘴裡套出點情況做個大致評估,然後再想辦法派遣使節前往當地詳細勘驗。

  怎麼說呢,按理講提的問題應該不算過分,兩國如果想正常交往肯定得先互相瞭解一下。可皇帝總忍不住對某些問題發表看法,說多了難免會露餡,順嘴把發生在日本歷史上的一些著名事件說出來,恍若身臨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