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230 遼東鉅變4


                 “可我大明自太祖朝以來從未向外虜低頭示弱過,此間撤離遼東把大好河山讓與外人,傳出去終歸不是好事。如若北虜建虜因此認定我朝軟弱,定將得寸進尺步步緊逼,屆時耗費怕是也不少吧!”

  對於袁應泰算的這筆賬杜松倒是能聽懂,卻不太認同。兵法有云,據敵於家門之外才是上策。打仗不能光算錢糧消耗,還得把眼光放長遠些,從戰略角度審視得失。

  “陛下曾提過一句話,用空間換時間,袁某認為實乃眼光長遠之佳句。眼下我朝缺的不是遼東鎮的土地,而是緩口氣的時間。

  無論北虜還是建虜,想完全消化掉這片土地怕是要以年來計算。假若再加上南邊的朝鮮人,最終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待他們斗的不可開交、身心疲憊之際,陛下才有時間整頓朝堂、革除弊端、恢復元氣。

  杜都督,據袁某所知,你可是陛下欽點的總兵,肩負護衛京師要衝的重責,千萬不可三心二意,令陛下寒心吶。袁某府中也在加緊打點行裝,就不在這裡相陪了,告辭!”

  別看袁應泰帶兵打仗不太靈光,但管理內政卻是一把好手,更善於揣摩人心。他的這番話裡既有從皇帝密信裡看到的內容,也有通過觀察得出的結論。

  只和杜松相處了不到一旬時間,就已經感覺到這位新任山海關總兵心思不那麼堅定,還沒決定到底該靠向哪一頭,或者說還幻想著可以左右都不靠,憑藉戰功在夾縫中求生存。

  如果是別人這麼想袁應泰半句話也不會多講,唯獨杜松不可以。他是鎮守山海關的總兵,將來必須要和北虜、建虜面對面交鋒。假如總是三心二意那京師可就危險了,必須加以提醒,同時再給皇帝去信予以告之。

  “以空間換時間……整頓朝堂革除弊端……真能成嗎?”巡撫很不客氣的走了,杜松一個人站在城樓上遲遲未動。

  他是脾氣不好,經常因為公事得罪同僚,但絕不是傻。做為一名在朝堂裡毫無根基的武將,有時候不站隊比亂戰隊要安全的多。可不站隊也可能會被多方針對,想做到這一點必須要在頭上打個標籤,有勇無謀的莽夫!

  只要不去觸碰文官們的利益,誰又會去拉攏逼迫一介粗鄙武夫呢。同僚們不待見就是最好的護身符,誰也不願意搭理更是最好的保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