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211 窮用硫鐵富用硫磺


                 流光齋這些年可不是專心製造透明玻璃茶具、酒具呢,那只是對外的假象,實際在洪濤的遙控指揮下一直都在進行新技術攻關,比如平板玻璃、光學玻璃、儀器玻璃等等。雖然大部分都在摸索試驗中徘徊,但也有成功的例子。

  水銀溫度計就是其中之一,它需要的技術並不複雜,原材料也不缺,只是加工難度比較高。主要是在吹制細玻璃管時,不太容易讓中間的空腔粗細一致且筆直。

  但只要是靠重複勞動能解決的問題,對中國工匠來講就沒有解決不了的。經過幾年的不斷嘗試終於成功了,然後水銀溫度計也就應運而生了。

  溫度和刻度如何統一?太簡單了,靠人!人是恆溫動物,正常體溫基本維持在36-37度之間,直腸體溫略高一度。

  只要找到了標的物,下面的工作就非常容易了,試唄。用不同長短、灌入水銀量不同的溫度計,在不同人體之間做交叉對比,只要採樣數量足夠多,最後取箇中間值,基本也就和36.5度很接近了。

  但光有一個標點好像也沒法完成刻度,這時候就該看向大自然了。有一種物體在正常大氣壓下改變物理形態時,溫度是基本恆定的,那就是水!

  當水沸騰時溫度基本就是100度左右,要是能排除水蒸氣的干擾應該就是100攝氏度。有了36.5度,再有了100度,任何溫度不就都有了。

  理論上講,只要做工沒問題,水銀溫度計的測溫區間在-39度到356度之間,正好符合分餾煤焦油和石油的需求。

  這麼做誤差大?確實有誤差,理論上有可能高於1度。但沒關係,反正短時間內也用不到太精確的溫度計,別說1度,就算差3度依舊算17世紀全世界最精密的測溫儀器了,還蠍子拉屎獨一份!

  一個小小的分餾煤焦油試驗整整耗費了四天時間,20斤脫水煤焦油經過從130度到280度之間的餾分,變成了1斤多粗汽油、1斤多粗煤油、3斤多粗柴油、和10多斤瀝青。

  說是汽油、煤油和柴油,實際上這些分餾出來的燃料油與後世的汽油、煤油和柴油區別還是挺大的,主要是包含的雜質太多,在石化工業中,正確的叫法應該是輕油、酚油、蔥油,再細化還有萘油和洗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