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194 走在時代前面的人


                 “臣除了遼東百姓還擔心另一件事,李家是否願意入關!”沈鯉提出的理由讓在場官員無不動容,李家在遼東經營了大幾十年,根基已穩,要說誰最不願意入關,他家排第二沒人能排第一。

  假若把他們逼急了,光憑藉留在京中的李家家眷,好像沒有十足的把握要挾。畢竟李成梁死了,掌管李傢俬軍的將領不必再考慮之前的情誼,為了自身利益很可能拒絕入關。

  那可是好幾千身經百戰的精銳騎兵,還特別熟悉邊關佈防情況,無論倒向北虜還是建虜對大明防禦力量都是極大的損失。

  “朕會親自和李家道明利害,只是不知李成梁的幾個兒子誰更有大將風範?”和之前的所有問題一樣,洪濤回答的還是那麼輕鬆自如。

  有關遼東鐵騎的善後事宜必須在打算放棄遼東之前就想清楚的,也有了解決辦法。只是還不能確保奏效,只能試試看。

  至於說真把遼東鐵騎逼反了怎麼辦?兩個字,涼拌!啥蒙古鐵騎、女真八旗、遼東鐵騎,無非就是訓練有素、作戰經驗豐富、統一號令的騎兵罷了,自己又不是沒對付過,在熱武器面前真沒那麼大威力。

  願意做大明人,以後可以跟著皇帝東征西討、戰功無數、流芳百世;不願意做大明人也沒關係,大不了就是多費一些炮彈、子彈,多幾具屍體而已。

  “李家除長子如松,四子如樟、五子如梅皆勇武過人、屢立戰功。然如樟性烈,如梅性平有智謀。”沈鯉倒是對李成梁一家不陌生,也不打算避諱,簡簡單單兩句話不光給出了人選還指出了特點。

  “嗯,如此甚好。李成梁父子為朝廷征戰多年,有功勞也有苦勞。若是如樟、如梅能堪大用,朕不吝再送李家一場大富貴。

  時候不早了,朕也有些乏了。建廠和撤遼都是大事,眾愛卿還需儘快籌劃妥當,不可重此輕彼,也不可草草敷衍。這個春天不太好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