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176 糧荒


                 景陽4年夏,黃河以北各省旱情加重,多條河流斷絕,而江南則大雨連綿,山洪不斷,尤以福建為甚。面對此種局面,朝廷大臣們輪番上奏希望皇帝能及早啟動《賑災新法》,從江浙、湖廣等地採購糧食賑濟災民。

  經過多次交鋒,皇帝終於開了金口,從內帑拿出三百萬兩白銀用於採購賑災糧,以平價賣給殷實富商,由其按照與官府的約定按期運到指定地點,由宗室核購、存儲、發放。

  旨意剛出,朝野上下頓時一片讚譽,大到內閣六部小到州府縣官,紛紛上疏要給皇帝加尊號,連一向不對付的《半月談》和《東林旬講》也摒棄前嫌,比著把皇帝誇出了花兒。

  更有甚者,多地的山賊、響馬也來湊熱鬧,公開提出不打劫運糧的船隊和車隊,要是商人們不介意,他們還可以提供護衛。

  一時間大明帝國彷彿煥發了青春,沉痾舊疾一掃而空,上下一心、君明臣忠,好一派欣欣向榮、盛世來臨的畫面。

  可惜好景不長,短短半個月,一封封奏報像雪片般的飛向了北京紫禁城。各地負責採購糧食的官員異口同聲向皇帝訴苦,拿著銀子卻買不到糧食,江南好幾個產糧區的餘糧早在春天就被收購一空!

  更糟糕的是隨著朝廷大量採購糧食的消息,各地糧價正在飛漲,一日比一日高。不光災民們吃糧無期,連帶著本來不缺糧食的地區也跟著鬧糧荒了。百姓怨聲載道,誰再提皇帝英明神武,當場就會被啐一臉。

  城西金城坊東街的一座小院裡,身穿常服的楊漣、顧大章、左光斗、楊嗣昌、金世俊圍攏在石桌旁,對著一桌酒菜面色卻有些沉重。

  今日正好趕上休沐,楊漣提議約上幾位平時比較談得來的同科聚一聚,在楊嗣昌租住的小院裡準備了幾樣小菜和一罈酒,除了放鬆之外重點還是想聊聊近期的工作,尤其是《賑災新法》所遇到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