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174 歷史該由人民書寫


                 “奴婢不太明白,寫史為何要去全國行走,只要能跟在萬歲爺左近,奴婢定會兢兢業業不敢鬆懈。要是……要是能入文淵閣看看藏書,此生無憾!”

  聽到皇帝有準許自己正大光明寫史書的意思,劉時敏激動得連御賜的麵條都不吃了,舔著嘴唇提出個讓王承恩和陳矩都咬牙瞪眼的過份要求。

  文淵閣乃皇帝的私人藏書館,裡面有無數孤本珍本,內閣大學士想進入看看都要趁著皇帝心情好請示,豈是個小太監能奢望的!

  “文淵閣自是去得,古人的書再好也不是本朝見聞。朕不希望你按照古人的想法去寫史,一個民族真正的歷史不是由皇帝和大臣們創造的,而是千千萬萬百姓的生活。

  你去各地走一走轉一轉,看看百姓們都在吃什麼、穿什麼、想什麼,那才是真正的史料。朝堂裡除了爾虞我詐的謊言,你什麼都看不見、聽不到。

  千古一帝又如何?伱也是看過史書的,秦始皇在位37年,打了37年仗,百姓苦不堪言;楚漢相爭,人口減少一半,死的多是百姓;漢武帝在位53年,打了35年仗,重徭役重賦稅,民生凋敞,僅僅一副罪己詔應付了事;李唐為了當皇帝殺死親兄弟逼退父皇,後宮干政禍亂上百年,百姓死傷無數,三不存一。

  可就是這些人被史官描繪成了千古一帝,光鮮之處大書特書,醜惡嘴臉一筆帶過,甚至乾脆不提。要是不說實話,寫史何用?史官何用?翰林院裡有的是飽讀詩書的五經博士、熟讀史書的編撰,朕隨便找幾個來編就是了!”

  但在如何書寫史書的問題上洪濤並不認同劉時敏的想法,或者說不同意歷朝歷代的做法。為了身後虛名,敢做而不敢當,毫無廉恥,極大拉低了道德底線。

  長此以往會讓說謊變成普遍,皇帝騙官員、官員騙皇帝,皇帝和官員一起矇騙百姓,百姓反過來再糊弄朝廷。本來應該分工合作的社會各階層,因為失去了基本信任逐漸變成敵人,國將不國。

  這個道理不是洪濤發明的,也不是他總結出來的,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懂。只是為了眼前利益和能力所限,知道也不改,還得變本加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