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132 人是鐵飯是鋼


                 “可是因為糖廠?”皇帝有事求自己?但凡說出這種話來通常就不是啥好兆頭。李贄左思右想也沒想出來什麼地方需要自己去衝鋒陷陣,最接近的就是糖廠了。

  自打景陽元年開始消減宗室待遇,泉州府的皇莊就變成了榨糖廠,由內官把持,採用新的生產方式不僅提高了白糖的質量,還提高了產量。

  只用兩年多時間就佔據了當地七成銷量,幾乎獨霸出口份額,還把觸角伸向了周邊,到興化府和漳州府買地建廠,鼓勵當地農戶大量種植甘蔗。

  如此迅速的崛起不光引起當地部分商戶不滿,還招來了官府的警惕。尤其是在資助農戶大量開墾荒地種植甘蔗並全部收購的方式上顯得有些過於霸道了。

  近半年,已有個別言官上疏陳弊,指責皇莊糖廠與民爭利擾亂市場。雖然沒在朝堂上引起太大波瀾,卻也是一種提醒,說明當地官員已經有了基本態度,並且通過正常和非正常手段傳到了京城。

  要是再不想辦法約束,用不了多久怕是又要掀起一股針對皇莊榨糖廠的風潮,就像當年滿朝文武齊聲反對礦監一樣。

  “李師乃大才,區區糖廠何足掛齒。”和李贄的憂心忡忡相比洪濤很是風輕雲淡,甚至都不想多談糖廠的事情,伸手示意王承恩把兩個托盤端了上來。

  糖廠的經營模式、機械製造、生產工藝都是自己親自佈置,由御馬監派人管理的,在計劃之初就已經考慮到了有可能的影響和後果,遭到地方官員反對是最輕的。

  任何一件新事物的興起,都必須踩著保守勢力的屍體前進,古代如此、現代也是如此,沒有什麼不同,也無法完全規避,這就叫發展規律。

  彈劾?那就彈唄,只要有利於提高整體經濟發展,挨點罵也不冤枉。糖廠本質上屬於皇商,不歸地方管轄,他們也只能耍筆桿子變著花樣的罵皇帝解氣,短期內還不會大動干戈。

  待到糖廠發展到一定規模、利潤提高到一定水平,真的讓地方士紳垂涎三尺,想盡辦法也要咬一口的時候,自己也就具備了硬頂的能力,像萬曆皇帝那樣忍氣吞聲裝活王八的戲碼堅決不存在,誰不服誰就來試試。

  “朕這裡有兩樣東西,李師仔細看看可認得?”親手撩開錦緞,露出托盤裡的物品,笑吟吟的送到了李贄面前。今天這個老頭算是趕上了,本想過段日子再提此事,沒想到他主動送上門來,選日子不如撞日子。

  “……這是番麥和番芋,皆來自番邦,味道不如水稻和芋頭,在臣的家鄉少有種植。”李贄還真不是個死讀書的腐儒,走過的地方多見識也廣,馬上就認出托盤裡的兩種東西是什麼,不光有名字還有簡單介紹。

  “那朕的番麥和番芋,與李師家鄉的可有區別?”對於李贄的見識洪濤也不意外,實際上玉米和紅薯在萬曆初期就已經從越南傳入了中國南方,且在很多地方都有小面積種植,戶部也有詳細記錄。

  那為什麼沒有大面積普及呢?主要是三個原因。第一,17世紀初的玉米和紅薯沒有經過長時間選育和優化,也不具備化肥農藥輔助,產量並不像後世那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