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122 拔膿膏2


                 而這些產業獲得的利潤,一部分用來擴大生產規模提高技術,一部分就會變成糧食湧進大明帝國北方。

  不管天災有多慘,只要能保證糧食源源不斷運進來,老百姓即便一天吃一頓飯也不會想著造反,勤勞善良吃苦耐勞嘛。

  現在錢有著落了,可在十七世紀初好像沒有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更沒有送貨上門服務,那麼多糧食該怎麼運輸到全國各地呢?

  洪濤給出的解決方案就一個字,船!或者是兩個字,海船!

  十七世紀的明代海運很不發達,大宗貨物寧可走運河也不敢走海上。現在就要變一變了,漕運的蛋糕咱一點不碰,但運糧的遠洋船隊你們也別眼紅。紅也沒用,咱不光有大海船還有水師新軍,誰敢伸手就砍誰,官司打到哪兒去都不怕,這他孃的是皇家船隊!

  萬曆皇帝往全國派駐礦監撈錢,文武百官除了整天罵街、背地裡搞點小動作,這麼多年了也只能乾瞪眼。咱也是皇帝,憑啥弄幾條小船去國外採買生活用品就使不得了?

  讓海船去東南亞運糧還有個好處,等於長途拉練了。好的船長、水手全是靠一次次實踐鍛煉出來的,光在近海訓練永遠也畢不了業。

  至於說倭寇、葡萄牙人、荷蘭人在東南海域勢力比較大咋辦,還能咋辦呢,打唄!袁可立督建的可不是貨船,那是標標準準的風帆戰艦。

  連運糧帶訓練還能實戰,順便教訓海盜、打擊歐洲野心家,在東南海域立下貿易新規矩,一舉n得,這種好事打著燈籠都難找,別說救濟災民,就算全倒貼錢也得去上趕著去,多猶豫一秒鐘都不配當皇帝。

  但有錢有糧有大海船,是不是就能高枕無憂了呢?還真不成,海船隻能把糧食運到沿海港口,如何及時運輸到內陸受災地區依舊是個大麻煩。

  交給當地官府操作?快別扯了,洪濤敢百分百肯定,給他們一萬石糧食,運到災區的數量最少得去掉兩個零,急眼了他們敢上報說讓土匪搶了,一粒都不剩!

  發現一個抓一個殺一個同樣沒用,當年朱元璋對官員貪腐的整治力度更強,結果問題一個沒解決。只要利益足夠大,官員們會不畏生死前赴後繼,而且是團伙作案,殺了一批又起來一批,野草燒不盡吹風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