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110 無波無瀾


                 景陽二年秋,遼東總兵李成梁入京謝恩,入住十王府,得皇帝親臨,激動之餘突發惡疾,昏迷不醒。經太醫院診治,乃年老體衰、舟車勞頓、情緒激動引發腦風,性命暫且無礙,卻不知何時能清醒。

  為此皇帝憂心忡忡,多次派遣御醫前往診治,又從御藥房拿出上等丹藥調養,幾日後病情稍有好轉,時而清醒時而昏迷。

  清醒時,李成梁親寫手書,喚其子孫無論遠近速速進京探望,皇帝特許急遞鋪傳遞。另有朝中幾位與李成梁交好的官員勳貴獲准入內探望,也紛紛寫信給遼東李家道明病情,言下之意怕是時日無多。

  除了憂慮國之棟樑的病情,皇帝也沒忘了另一位封疆大吏,雲南巡撫陳用賓。但和李成梁比起來,這位的待遇就要差很多了,在京盤桓了差不多一個月才被宣入宮面聖。

  “朕從內帑撥銀與你帶回雲南,不必急於討伐,多多與當地土邦交好,用你的方式替朕穩住局面不再惡化,可有把握?”

  在聽取了一個多時辰的工作彙報之後,皇帝大筆一揮私人撥款十萬兩。要求很簡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招兵買馬是次要,收買民心是當務之急。

  “……八成!自打陛下撤回礦監,當地土邦已然平靜了許多。只是臣若繼續與之交往,怕是要引來更多彈劾。眾口鑠金積毀銷骨,讓陛下難以決斷。”

  和滿身氣場的李成梁比起來,陳用賓則是個十足的文人。說話細聲細氣、慢條斯理、無稜無角,卻內含深意。他對皇帝給出的指標不算十分理解,但原則上同意,大致上有把握完成又深深的憂慮,有心抱怨還不想明說。

  “彈劾是言官份內,你乃御史,熟知其中奧妙,大可不必太在意。朕雖遠在萬里之外,也時刻關注愛卿的一舉一動,是忠是奸不由言語,得看結果。”

  洪濤沒有太繞圈子,答覆很明白:伱的情況我大體知道,以後還會更加關注,到底有錯還是有功,不會光聽御史言官們瞎嘚嘚,最重要的考核標準不是三年一度的外察,而是實打實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