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090 兵事


                 “不要瞎揣摩,陳御史巡撫雲南多年,保我大明西南無恙,乃能臣也。”

  李贄為什麼會欲言又止洪濤很清楚,實際上大部分朝臣和內官在和自己談事情的時候都是這個樣子,究其根源就是猜不透皇帝怎麼想的,不敢隨便發表看法。

  面對這種情況就得分類處理了,如果對方是自己人,比如李贄、陳矩,可以通過表露一部分想法讓他們打消心理負擔,多說幾句實話。

  如果對方是可以合作之人,比如內閣裡面的幾位大學士,包括後宮的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則可以編個靠譜的理由,忽悠他們多說幾句靠譜的話。

  如果對方只是普通官員,那就只能虛對虛了,看誰猜謎的本事強、編故事的手段高。沒轍,皇帝信不過官員、官員同樣信不過皇帝,在雙方沒有絲毫信任的時候是不可能聽到實話的,即便是實話也沒人信。

  “陛下所言極是,滇地山高水深、地形複雜、民風彪悍、不通教化,又有緬賊時常入寇,陳毓臺以一地之力保十三年平安實屬不易。若九邊將帥都能仿照,實乃幸事。”

  有了皇帝的方向性指引李贄終於敢說話了,可惜是不是實話很難講,剛剛還說對雲南不太瞭解、交往很少呢,轉臉又高度評價了。

  “依李師之意,緬賊該如何處置?”對於李贄的評價洪濤不置可否,這次外察的結論吏部和都察院已經整理完畢,幾百份關於各地官員的工作評價,走馬觀花的看也需要些時日。

  但看是必須的,尤其對鎮守邊關重鎮的官員洪濤看得格外仔細,並在其中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這位雲南巡撫陳用賓。

  在吏部的考察報告中,他的工作成績還是可圈可點的,重點在於沒有耗費中央政府的財貨,僅靠當地產出就把雲南局面控制的相對穩定。即便南邊有緬甸土邦的不斷侵擾,也沒太露敗相,很善於以夷制夷。

  但在都察院的考察報告中,這位封疆大吏的官聲就不太好了。比如偏袒當地夷人首領、在多次對緬作戰中指揮不力貽誤戰機等等,不能說評價很低,也算是不太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