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059 救災如救火


                 “諸位愛卿,福建各地連降大雨,山洪暴發,建寧等府死傷百姓上萬。朕為天子,代天牧民,百姓有難豈能視而不見。戶部可有奏本,何時撥款運糧賑濟災民?”

  四月底的朝會上,一向很少主動發言的景陽皇帝突然過問起了福建路的天災,心情很是沉痛,表情很是凝重,彷彿被淹的不是民居而是皇陵。

  按說皇帝關心國家大事朝臣們應該高興才對,可是面對景陽皇帝的詢問,皇極門前的幾百位紅紅綠綠黑頭蒼蠅愣是來了個鴉雀無聲。

  “回稟陛下,六部的奏本已經到了內閣,只是臣還沒來得及細細查驗。”關鍵時刻還得看內閣首輔,沈一貫緩緩出列,端端正正的跪下行禮,替所有朝臣把這件事給擔了過去。

  “如此甚好,朕在養心殿等候諸位大學士……”皇帝好像有點不高興,沒有馬上讓沈一貫起來,但也沒繼續糾纏,向後隨意揮了揮手。

  “有本起奏,無本退朝……”一旁的養心殿長隨宦官馬上心領神會,引吭高唱。朝臣們自然是沒人在此時出來找不痛快,轟轟烈烈的一場早朝又在啥都沒解決的慣例中散去了。

  為啥皇帝想問福建水災如何救治的情況,文武百官全裝傻充愣不吱聲呢?難道說是有人打算謊報災情,然後從中動手腳不成?

  其實沒那麼複雜,朝臣們不是想瞞報,而是一時半會不知道該和皇帝怎麼說。按照慣例,早朝的時候不深入討論具體問題,完全就是個形式。

  想想也對,凌晨三四點種出門,站在露天開會,你一句我一句聊到中午十一點,歷經七八個小時,飢渴能忍住,大小便就不那麼好忍了。

  總不能皇帝剛說半句話你就舉手申請去如廁,那樣的話,早朝開到傍晚也談不明白幾件事,多一半時間全被吃喝拉撒給耗費掉了。

  所以說啊,皇帝和大臣們真正處理事情的地方不在早朝,而是在散朝之後的碰頭會。內閣大學士就好像文武百官的代表,把意見收集上來經過篩選再面對面和皇帝商量,既省時間又省人手,還更容易取得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