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左輪 作品

第362章 金屬擠壓工藝

 胡湘完全能想象出來,槍管要是擠壓出來,不但槍管質量能得到提升(因為沒有了卷鐵時候的裂紋),製作速度更是現在不能比的。 

 吃完飯後,胡湘來到了機械坊,擠壓機前。 

 “我們最開始的擠壓時候,先用的鉛做的實驗,很容易擠出鉛管,看到能擠壓出來管,我們高興萬分,要是加大壓力,那鐵坯不也能出來管,可是實驗了幾次都不行,後來我們擠壓銅,剛開始也不行,不合格管多,後來我們調整了銅坯溫度,經過多次實驗,擠壓出了合格的銅管了,”李鐵鎖介紹道。 

 “讓工匠擠壓銅管下,我看看,”胡湘說道。 

 李鐵鎖命令工匠擠壓銅管,給胡湘演示下。 

 工匠先把銅坯加熱,這個銅坯中間有孔,工匠根據火候,感覺合適後,把銅坯放在擠壓筒和柱塞之間的料槽裡,然後把擠壓墊片放到料槽中並貼近坯料銅坯。 

 擠壓桿緩慢移動並靠近擠壓墊後,伸出擠壓芯棒,將坯料、擠壓墊片、擠壓芯棒連成一個整體。擠壓桿在低壓壓力下向前移動,將坯料送入擠壓筒中,料槽自動下降,隨著擠壓力的不斷增加,擠壓桿逐漸向前移動,先進行預擠壓,填充管坯與擠壓筒之間的縫隙。 

 接著銅坯成管狀會從擠壓模與擠壓芯棒之間的間隙擠出,然後擠壓桿在大擠壓力下繼續向前移動,直到最後剩下一段很短的餘料。 

 這樣一根700毫米銅管就成了。 

 歷史上金屬擠壓工藝是由約瑟夫·布拉瑪於1797年發明的。他通過手動柱塞將軟金屬推過模具,從而形成金屬管,並根據帕斯卡的液體靜壓力製作了世界上,第一臺水壓機, 

 於1820年,製作了第一臺液壓機,這臺液壓機也成了第一臺引領金屬成型工業革命的引線。 

 “要是擠壓鐵管,都不如現在鍛打的好,是不是鐵不適合用擠壓工藝,而且需要的壓力也大,模具還會損壞,”李鐵鎖說道。 

 “擠壓個鐵坯看看,”胡湘說道。 

 於是工匠,又開始加熱鐵坯,和剛才的過程一樣,但壓力比擠壓銅坯大多了,雖然鐵選用還是熟鐵。 

 出來的鐵管,拉痕很多,還有裂紋。 

 “上面有拉傷,我看是不是,摩擦力太大,”胡湘說道。 

 “摩擦力是很大,但這是燒紅的鐵,用不了黑油潤滑的,”李鐵鎖說道。 

 “怎麼才能減少摩擦力呢!”胡湘自言自語道。 

 “得找到一個耐高溫的,容易滑動物質,塗抹在模具上面,”李鐵鎖道。 

 “玻璃粉可以嗎?”胡貴明說道。 

 魯平聽到胡貴明的話,如同豁然開朗似的:“玻璃,恩,玻璃,它可以潤化,我們煉高碳鋼,就是用它做的密封隔絕空氣,它的融化點比銅都低,燒紅的鐵應該能把它燒化了,” 

 “我怎麼沒有想到呢,要是在模具上面放些玻璃粉,燒化了,那鐵坯和模具之間不會直接接觸了,會有層玻璃液,那樣的話,摩擦力,就大大的減少了,”李鐵鎖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