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籌備

 還有衙門那邊也得去備案辦手續,這開店也不是說開就能開的,得去衙門登記獲得資質,方便納稅,要不然店開了起來,衙門那邊也能勒令關停的。

 郭喜春在家也沒閒著,家裡秋種的蘿蔔白菜已經長了出來,她趁著這些天白天還能出會兒太陽,撿著長得大一些的白菜摘回來,要曬一些幹板菜,這幹板菜曬好,可比新鮮大白菜保存時間久多了,以後拿來燉肉也香得很。

 至於蘿蔔,做上幾缸的泡蘿蔔是少不了的。還有家裡的變蛋製作,也幾乎是郭喜春帶著三個丫完成,這天氣冷了,變蛋的發酵時間變得更長,夏天的時候只需要一個周左右,這到了天氣冷的時候,等到變蛋完全成型到能出售,差不多就要半個月左右的時間了。

 郭喜安每天大半的時間都待在鎮上,除了採購開店的物資,還得考慮店裡的裝修,好在她也是有開店經驗的,裝修這事她也瞭解不少,就算古代的工藝有限,郭喜安和工匠們商量一番,總能找到個折中的處理。

 原本只需要七八日的修葺時間,因為店面的裝修,又延長了五六日。

 這期間米線也做了出來,這次做得相當成功,於是郭喜安又得考慮主賣什麼口味的米線。

 要說米線這種小吃,在郭喜安前世的家鄉,那過橋米線的名聲可是如雷貫耳的,可郭喜安並不準備做過橋米線,一是過橋米線需要特定的大碗長筷,配備的調料也多,這價格上自然要貴一些,二則是多數過橋米線以清淡為主,講究的是鮮香可口。

 而據郭喜安觀察,這邊的人民口味多偏向於重口,這過橋米線怕是不太符合這邊人的口味。

 於是郭喜安便考慮僅次於過橋米線的牛肉米線和羊肉米線,這個時代雖然不禁止宰殺耕牛,但牛作為農耕家庭的重要勞作力和資產,賣牛肉的還是少,像橋連鎮這樣的小地方,人們的消費能力也有限,市場上並沒有穩定的牛肉販賣。

 所以郭喜安便把目光轉向了羊肉,羊肉米線是集鹹、辣、鮮為一體的美味,倒是十分不錯的選擇。

 有了主意,自然是要先做出來試味的,所有的湯類食品,要想味道好,最重要的就是熬好湯頭,羊湯的熬製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可這也是羊肉米線好吃的關鍵。

 除了羊湯,還需要其他調料的點綴,少不了的就是蔥花、芫荽、花椒粉、辣椒油或者糊辣椒麵,最重要的還有一味加羊油和芝麻醬秘製出來的醬料。

 所有的調料搭配上,才能成就一碗麻辣鮮香、讓人回味無窮的羊肉米線。

 開店的招牌特色,做出來後試吃的除了自己一家子,自然少不了陶老他們的。

 陶老當時一嘗這羊肉米線,當即大腿一拍,斬釘截鐵:“開,這店現在就能開,就憑這碗米線,不愁沒有生意。”

 這米線味道著實好,湯汁熬得醇香,細長的米線順滑又帶著勁道,完美地吸收羊肉湯的底味,二者配合得天衣無縫,鮮美無比,不吃辣的人就算不放辣椒和花椒,同樣美味。

 這吃辣的,所有調料一起放上,這碗米線的口感便更加豐富鮮美,帶著過癮的麻辣勁,寒冷的天氣來上一碗,能吃得鼻尖冒汗,渾身發熱,別提有多舒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