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麥客 作品

簡單介紹下南北朝騎兵

 曹操收三郡烏桓,以為天下名騎。

 這個三郡烏桓,在東漢時是幽州突騎的屬國騎兵,即僕從軍,戰鬥力其實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並沒有選擇“突騎”這個軍號,可能有點忌諱,畢竟這是劉秀的光榮部隊。

 在這一時期,包括曹魏建立之後,屯騎、長水二校尉已是光桿司令,變成了榮譽職位,不領兵了。

 畢竟曹家人又不傻,尤其是曹操時期,如果讓屯騎、長水二校尉繼續領兵,並恢復幽州突騎的編制,會讓人產生奇怪的聯想——三興漢室?

 額外提一點,趙雲投奔劉備時,帶了幾百騎兵,劉備讓他不要張揚,別讓袁紹知道。這幾百騎可能就來自突騎老家(幽州)的部隊,說不定還是公孫瓚的殘兵——“密遣雲合募得數百人”、“皆稱劉左將軍部曲”、“紹不能知”。

 至於劉備有沒有能力為這些人打製裝備,讓他們成為強大的衝擊騎兵,那就很難說了,至少當時不行。

 (三)西晉時期

 司馬氏篡魏後,針對曹魏時期的政策,來了一次“撥亂反正”。

 幽州突騎的編制被恢復了,曰“幽州突騎督”,並全面具裝化。

 《晉書》中直接記載帝王出行:次騎十隊,隊各五十匹。將一人,持幢一人,鞉一人,並騎在前,督戰伯長各一人,並騎在後,羽林騎督、幽州突騎督分領之。

 在那個時候,幽州突騎督並非單獨成軍,而是分屬五部,一部250人,總共1250具裝甲騎。

 而且,西晉也不忌諱從幽州招兵。

 幽州突騎督的主要兵員以幽州的漢、鮮卑、烏桓為主,至西晉末年,鮮卑人已成為主流。

 (四)東晉時期

 或許有讀者奇怪,東晉和北朝打,經常騎兵對沖,哪來的?

 如果說南方找一找,還是可以開闢不少養馬地的話,那麼騎戰傳統哪來的?

 沒有騎戰傳統,熟悉騎戰的群眾基礎就不大,想招募優秀的騎兵難上加難。

 其實很簡單。

 劉秀開國時,將幽州突騎的家人南遷,一部分人在洛陽,一部分分散安置到南陽、潁川。

 偶爾補充禁軍、黎陽營突騎編制時,也會從這兩個地方選人。

 本書中曾經提到潁川、南陽有人向邵賊買馬,當時沒人覺得奇怪嗎?

 書裡提到潁川士族湊了多少騎兵,荀畯第一次見邵賊也帶了不少騎兵,就沒人提及潁川士族為啥能整這麼多騎兵嗎?

 其實這就是原因。

 南朝大名鼎鼎的淮潁突騎來源就是這些地方。

 衣冠南渡之時,潁川、南陽及附近郡國的士族南下,帶走了大量私兵部曲,這些人是有一定的騎兵傳統的,因為他們都算是劉秀遷過來的幽州突騎後裔。

 但淮潁突騎在東晉時期戰鬥力沒那麼強,無法和正牌幽州突騎相比。

 劉裕就不是很滿意,攻滅南燕後,大量收編鮮卑騎兵,組建“鮮卑虎斑突騎”。

 石勒滅王浚的時候,曾經罵他:“君位冠元臺,爵列上公,據幽都驍悍之國,跨全燕突騎之鄉,手握強兵,坐觀京師傾覆,不救天子,而欲自尊。”

 看吧,石勒都知道幽州突騎的名聲。

 但中央禁軍的突騎都以鮮卑居多了,幽州突騎這時候徒有虛名罷了,或許——這裡的幽州突騎,主要指的是到幽州境內生活的鮮卑人吧。

 東晉後半段,北方進入十六國時期。

 這一時期,是具裝甲騎開始大發展的年代。

 因為胡人建立的政權,天生有騎兵優勢。

 另外一點就是,從西晉末年開始,到劉漢、前趙、後趙及鮮卑諸燕,步兵都很菜,往往被騎兵一衝就完蛋,實在硬一點的,上具裝甲騎也能給你衝散。

 慕容德進攻青徐時,對闢閭渾誇口:“都督元戎一十二萬,皆烏桓突騎,三河猛士。”

 這話肯定是誇張了,但慕容德一個鮮卑後燕殘餘勢力,手下也有一堆具裝甲騎,足見當時非常流行。

 鮮卑人是非常喜歡具裝甲騎的。在沒進入中原時期,王浚就曾以大量馬鎧酬謝他們。

 也就是說,八王之亂時期,段部鮮卑就已經能組建數百、一兩千具裝甲騎了。

 整個十六國時期,具裝甲騎的數量逐漸增加,鎧甲越來越厚,馬槊越來越粗,簡直跟軍備競賽一樣。

 到南北朝時,具裝甲騎達到了巔峰,成為當之無愧的軍中核心。

 以北朝為例,本部落騎兵當具裝甲騎,其他部落的當輕騎兵或步兵。

 450年,元嘉北伐,柳元景、薛安都攻弘農,大敗北魏具裝騎兵,還俘虜了兩千多步兵,本來要殺的,後來這些人哭訴:“以騎蹙步,未戰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