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麥客 作品

草原、中原兵制




唐代在草原用兵,也經常招誘部落為他們打仗。



沒什麼好處,就是許以劫掠厚利,另外再威脅一下,其實就是威逼利誘。



赫連鐸就是用大唐正牌節度使的虎皮,外加利誘,說動雜胡部落南下。



這種事情從東漢年間就很常見了,我就很不解了,怎麼還覺得奇怪?



東漢經常自己出重騎兵,讓草原部落出輕騎兵,然後一起去打別的部落,比如鮮卑。



難道別的作者提都沒提過這些事情?



再說一遍,可以去看看《晚唐浮生》,對草原部落描寫得很詳細,章節不少。



簡而言之,這些部落就是一個個兵員庫,他們是“中立野怪”,你招誘不到,還不允許別人招誘?



唐末河東、幽州這些緣邊將帥們經常一次性招誘數萬草原騎兵,南下參與藩鎮混戰,這是緣邊將帥的“福利”,別人享受不到。



當然,唐末時步兵的素質比較高,各個藩鎮也有部分騎兵。



比如,昭義鎮(今上黨一帶)自己就養馬,甚至打出了品牌,每年還給朝廷送馬五百匹。



蔡州有龍陂監。



陝州有牧場。



襄陽、淮南甚至附件都有牧場。



錢鏐直接在杭州城外養馬三萬匹。



等等。



中原遍地牧場,各個藩鎮養馬數量難以統計。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草原騎兵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還經常被痛打。



但在西晉這會,作用還是很大的,因為步兵大多數都是臨時拉起來的,又承平多年,還沒有職業化,對付這些草原騎兵就難了。



其次,石勒的騎兵數量,是史書明載。



在309年,有記錄石勒帳下三萬騎。



在310年,圍攻洛陽時二萬騎。



數字為什麼會變化?其實就是這個原因,這不是他養的職業化部隊。



有可能是匈奴朝廷配屬給他指揮的,戰鬥結束後歸建。



有可能是臨時招募的,打完仗,“合同”結束,走了,回家了。



也有可能是石勒出不起賞賜,提前終止合同,解散。



這三萬人裡面,最多一半是他長期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