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水晶葡萄 作品

第719章 去學會打卡

大家都是在紙堆裡面研究學問,可是人家是真幹。用比較感性的話來說,人家把論文寫到了縣域高質量發展實踐上。

無論在什麼地方,還是行勝於言的。就連今年,還有一些學者在材料佐證裡面,還會用到常溪縣發展的一些實際案例。

張元慶來到這個地方,先是找到相關負責人報到。

管理報到的是一個戴著眼鏡的青年男人,他給張元慶發了材料之後,抬了抬眼鏡然後抬頭看向張元慶:“你就是常溪縣的張元慶?”

張元慶愣了一下,隨後笑著說道:“現在不在常溪縣了,換了一個崗位。”

青年眼鏡男微微一笑:“這倒也是,估計升了吧。我看過其他師兄對常溪縣的研究,確實相當優秀。我之前跟邢老說過,想要下去掛職,效仿你到下面去做事。不過邢老說我不適合,讓我繼續搞理論研究。”

張元慶看這個青年人大概也就比自己大個五六歲,可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信心和底氣,和基層苦苦掙扎的青年人大有不同。

這就是好的平臺,給你帶來更高的站位,自然會賦予你更加清晰的思路和奇特的視角。例如在省廳幹過的青年人,現在放到鄉鎮去,哪怕他什麼都沒做,你就能感覺到他與眾不同之處。

張元慶也知道學會里面藏龍臥虎,並沒有因為對方年齡和自己相仿,就輕視對方。

反而笑著解嘲:“上者勞智,下者勞力。沒有你們的理論指導,我們實踐不就是成了盲人摸象了麼。”

青年人微微一笑:“不驕不躁、不急不慢,晚上有空的話,咱們一起吃個飯?”

張元慶正好今天無事,就和他留了號碼。在相互留號碼的時候,他才知道對方的名字“嚴利”。

不過也不知道這青年人是什麼單位的,反正對他有點印象。至於好感的話,那就談不到了。只是這青年人口吻很老到,身上有股藏不住的銳氣。

張元慶拿著資料在各個展臺瞭解情況,還別說對於別人來說看熱鬧,對他來說是能夠學東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