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一水 作品

第160章 端午節的香包和葫蘆

 門口插著掛滿了葫蘆的柳條,意味著裝病裝災,過了端午節的中午就要扔掉。

 這些都不是主要的。

 主要的是孩子們身上佩戴的香包,要在端午節第一場雨之後,扔進離家最近的大河裡。

 意味著所有的災病都已遠去。

 簡單的說,這個不是長期佩戴的,一般人家不會捨得買這麼好料子的香包。

 還有葫蘆,幾張彩紙疊吧疊吧,就能疊很多。

 楚梓州去看宋玉暖。

 宋玉暖沒好意思說她根本就沒打算賣給家裡困難的,這是賣給上班開工資家裡富裕的。

 她是這樣說的:“如今過端午節也不放假,咱們縣城的雙職工或者多職工家庭有的還要加班加點,咱們給他們做現成的,免去了他們熬夜的時間也算是為四個現代化建設做了一份貢獻。”

 宋老太;……

 要說嘴巧,還得是我大孫女。

 “再說了,咱們也不多做,明天開始,也就兩天時間,大隊長,我建議各家各戶出一個人,就在大食堂,咱們實行流水線作業……”

 宋玉暖一頓吧啦吧啦,楚梓州覺得,自己該給她讓位了。

 一個農村的大隊長,怎麼感覺都未必坐得穩呢?

 -----------------

 端午節前夕,三百個限量版的香包做好了,每個定價一元錢,葫蘆不單是葫蘆,還有四個角和兩個角的葫蘆,畢竟這種葫蘆是空心的,這才該是裝病的葫蘆。

 東西少了看不出來,等多了再看,真是五顏六色奪人眼球。

 葫蘆做得多,彩紙都給用沒了。

 一共做了八千個。

 定價五分錢一個。

 人力不算,如今大隊部的庫房裡還剩下大半袋子的縫紉線和大半袋子碎布頭。

 減去漿糊啥的,這次手工成本預計二百元。

 能不能賺錢,還要看能不能賣出去。

 於是,按照宋玉暖的提議,先是去找了黃社長,順便將夏姥姥一家的戶口給遷到了二道河村。

 楚梓州覺得宋玉暖太會順便了。

 楚梓州和黃社長去了縣裡。

 趙副縣大力支持,在百貨大樓給騰出了一個櫃檯,專門賣香包和葫蘆。

 誰去呢?

 當然是宋玉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