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嬴政 作品

第545章 趙匡胤掀起政治風暴,馬家渡之戰,岳飛的成長


                 稍微低級一些的文武百官離開了,但在場的趙普等宰相、高官們的心中,卻一個個七上八下。

  如果有人覺得大宋是“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士大夫們就能擁有和趙匡胤抗衡的能力,那就大錯特錯了。

  趙匡胤是一個五代末期的人物,而五代十國最重要的特徵就是武人治天下,誰拳頭大誰能稱王。

  換言之,如果趙匡胤想要延續武人治天下的策略,對於早就已經習慣了這個策略的天下人而言,完全沒啥問題。

  但趙匡胤不願意。

  在五代十國之前,所謂的“士大夫”其實就是士族門閥。

  門閥自東漢開始興起,在隋唐達到鼎盛。

  武則天改朝換代,殺掉了一大批門閥。

  隨後黃巢起義,對門閥進行了肉體滅絕。

  再緊接著是朱溫開啟的五代十國,徹底釘上了門閥的最後一塊棺材板。

  五代十國是一個軍人爭霸的歷史,也是門閥徹底落幕並退出舞臺的歷史。

  作為開國皇帝,趙匡胤想要限制軍頭,免得大宋重現五代十國的災難。

  所以,就有了“杯酒釋兵權”。

  但問題來了,趙匡胤是開國皇帝,有能力處理門閥。

  等趙匡胤死後,將來的大宋皇帝還能有這個能力,世世代代的壓制軍頭嗎?

  那就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制度,能一直保持對軍頭的壓制。

  換句話說,趙匡胤需要找到一個新的階層,配合皇帝一起壓制住武人階層。

  找誰?

  門閥?那都已經死完了。

  宋初的情況是,許多門閥的後代旁支確實逃過了黃巢、朱溫乃至五代十國,可“門閥階級”是徹底被埋葬進歷史的塵埃之中了。

  趙匡胤也不想復活門閥,復活了無非就是走東漢到隋唐的老路,對大宋將來的皇帝們又有什麼好處呢?

  這個時候的趙匡胤必須要重新創建一個新的文人階層,既要避免軍頭執政,又要避免門閥危害。

  他想起了科舉。

  科舉由隋煬帝創立為制度,在大唐時正式盛行。

  但大唐的科舉還是有諸多弊端,基本上都被門閥子弟壟斷。

  趙匡胤開創性地改革了科舉,給了天下所有讀書人一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新賽道。

  由此,他培養出了全新的大宋士大夫階層。

  趙匡胤原本以為大宋士大夫會讓大宋長久地持續下去。

  可金幕的出現,靖康之變和趙構兩部盤點視頻,讓大宋所有人都遭遇了當頭棒喝。

  士大夫治國的弊端在這兩部視頻之中展露無疑。

  文人,骨子裡就是軟弱的。

  李綱、宗澤這樣剛強的士大夫,終究是文人裡的極少數。

  汪伯彥、黃潛善、秦檜乃至呂頤浩,這種軟弱的主和派、投降派,才是文人之中的大多數。

  別人毀不掉士大夫階層,但趙匡胤能。

  他是大宋的開國皇帝,他一手締造了這個帝國。

  他能把軍頭們打壓下去,自然也能摧毀自己一手扶持起來的士大夫!

  所有人都開始恐懼了。

  難道說,今天就是大宋士大夫版的“杯酒釋兵權”?

  就在這種幾乎完全凝固的氣氛中,趙匡胤緩緩開口了。

  “這份奏摺,朕看過了。”

  “上面所說的很多事情,都已經被驗證是真的。”

  趙匡胤的目光看向了宰相趙普,冷冷道:

  “趙普,朝廷已經禁止在永興軍路(陝西)和秦鳳路(甘肅、青海東部)砍伐木材進行私人售賣。”

  “而你,卻以宰相之權命當地地方官派人私自砍伐木柴,運送到汴京之中給你建造房屋。”

  “不僅如此,你建造房屋之後竟然還將剩下的木材公然在汴京之中出售,向買家聲稱此乃宰相家木材,隨意購買無需擔心犯禁。”

  “可有此事!”

  聽著趙匡胤的厲聲質問,趙普的額頭不由沁出汗水,趕忙解釋道:

  “陛下誤會了,那是下面的人擅自曲解了臣的意思,臣只是讓下人去採購木材,萬萬沒想到他們居然狐假虎威去找永興軍路和秦鳳路的地方官。”

  “臣忙於政事,疏忽了對府中下人的教導,還請陛下治罪!”

  太子趙德芳在一旁看著這一幕,心中也不由暗自佩服趙普。

  原本是一件違反了朝廷禁令的事情,是大罪。

  結果趙普這三言兩語,就把鍋推到了自己家下人身上。

  趙普雖然也認罪,但認的卻是“御下不嚴”的小罪。

  這種小罪名和違反國法比起來,那簡直就是無足輕重啊。

  但……

  趙德芳的目光轉移到趙匡胤的身上。

  能不能過關,還得父皇說了算!

  趙匡胤冷笑一聲,道:

  “好一個御下不嚴,那朕再問你。”

  “你在大宋各地共有二十三處莊園以及五萬八千畝田產。”

  “按照宮中和戶部登記在冊,歷年來給你的賞賜來看,你就算不吃不喝,也只能買得起十一座其中最便宜的莊園而已!”

  “趙普,你這又作何解釋?”

  趙德芳又一次看向趙普。

  這位大宋太子大概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金幕!

  金幕的出現,讓大宋的經濟有了飛速發展。

  大宋以商業為主,自然是在金幕啟發下受益最大的華夏王朝之一。

  而趙普作為宰相,一手主導了實施了絕大部分的商業改革。

  作為政策的制定者和實施者,想要從中撈取一些利益,簡直易如反掌。

  趙德芳甚至懷疑趙普的資產遠比趙匡胤所說的要更多,只不過以某些朝廷眼下還發現不了的方式給隱藏了起來罷了。

  趙普結結巴巴地開口道:

  “陛下誤會了,是臣的幾個庶子,他們因為無法入仕所以就學著經商。”

  “畢竟他們是臣的兒子,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能力的,也賺了一些錢買了一些莊園。”

  “這不能全部都記在臣的名下啊。”

  “陛下,臣對您和大宋都是忠心耿耿的,絕無二心啊。”

  “還請陛下看在臣服侍了陛下這麼多年的份上……

  趙匡胤眉頭一揚,直接打斷了趙普的話,道:

  “哦?那這樣好了,朕就讓三法司去帶你幾個兒子還有諸多經手的管事、下人們好好地審問一番,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

  “一定得還你一個清白,如何啊?”

  趙普聞言,臉色頓時變得慘白。

  其實之前說了那麼多,趙普心中還是抱著僥倖心理。

  一方面希望趙匡胤能念及舊情,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另外一方面則是希望其他官員同僚們能開口搭救自己一二。

  但眼下,趙匡胤顯然是打定主意要把這件事情捅到底了!

  至於其他的宰相、尚書和侍郎們,一個個都被趙匡胤的態度嚇到了,哪裡有人敢開口給趙普說話?

  死道友不死貧道啊!

  話都已經說到這種地步了,趙普也知道自己再也無法繼續頑抗下去,只能臉色慘白地跪倒。

  “臣認罪,願辭去所有官職,聽憑陛下發落。”

  這一刻,大殿之中變得無比寂靜。

  所有人都緊張地等待著趙普的結局,就連太子趙德芳也不例外。

  趙普作為士大夫階層的首領,他的結局如何,將會直接關係到士大夫整個階層的命運。

  趙匡胤冷冷地看著趙普,良久之後開口道:

  “趙普私德不修,違反國法。”

  “著免其宰相之位,即日起調任河陽三城節度使,欽此!”

  話音落下,一旁的沈義倫等宰相就都鬆了一口氣。

  只是免官降職,沒有流放更沒有抄家殺頭。

  這就說明,陛下對士大夫階層並沒有想要趕盡殺絕!

  如果真的出現了最惡劣的情況,這些宰相、尚書和侍郎們是肯定要出來給趙普爭一下的。

  那已經不是簡單的趙普政治結局了,而是事關整個士大夫階層的生死存亡。

  現在嘛,沒了一個趙普,雖然士大夫階層失去了領袖,但也不會面臨存亡危機。

  這其實就沒啥。

  無非就是將來大家夾著尾巴做人唄。

  太子趙德芳將這一幕盡收眼底,心中突然有些感慨。

  這就是文人的軟弱性啊……

  明知道父皇對趙普動手就意味著士大夫整個階層將來一定會被打壓,但只要不動手到自己頭上,為了自己的官職,依舊可以心安理得的坐視趙普被免官。

  難怪大宋會有什麼狗屁的澶淵之盟,難怪會有靖康之變,難怪趙構手下的大部分官員臣子會是那種樣子。

  軟弱,是絕大部分文人骨子裡與生俱來的東西。

  李綱和宗澤這種有骨氣,有熱血的文人,永遠都是少數!

  看著趙普跪地謝恩,隨後又失魂落魄地離開大殿,趙德芳開始期待起父皇接下來的表演。

  然後他就聽到了趙匡胤的話。

  “今日到此為止,諸位卿家都散了吧。”

  啊?

  趙德芳直接愣住了。

  不是,這就完了?

  說好的大風暴呢?

  大的怎麼就這麼沒了?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建康城,杜充官邸。

  “什麼,兀朮真的渡江南下,而且還朝著建康來了?”

  杜充聽完這番話,臉色頓時慘白。

  這位大宋右相,直接被這個消息嚇得魂不附體。

  “沒道理啊,這都馬上冬天了!”

  “金人冬天明明應該撤兵的,完顏拔離速都已經撤兵了,為什麼兀朮還不撤兵?”

  “陛下派了那麼多使者,送了那麼多份求和書,怎麼金人就一點都不動心呢?”

  【但不管杜充再怎麼無法置信也好,兀朮渡江並且朝著建康城逼近已經是鐵一般的事實。】

  【杜充無奈之下,也只能派出陳淬、戚方率領兩萬兵馬前往阻擊,並讓王燮率領一萬三千人作為策應。】

  鏡頭中,出現了岳飛等人。

  岳飛統領本部兵馬,受陳淬節制,一同出發前去對抗兀朮。

  其他的宋軍將領,大多臉上帶著惶恐,唉聲嘆氣。

  “怎麼運氣就這麼不好呢?偏偏讓我們去。”

  “建康城裡那麼多人,怎麼就中了我們呢?”

  “陳淬大人也是,就不能和杜大人說一下,換一批人嗎?”

  聽著這些傢伙的抱怨,岳飛不由皺眉,開口道:

  “各位,我們可是保家衛國,你們何必要說這種喪氣話呢?”

  “男兒為國家戰死沙場,這是我們的榮耀!”

  另外一名統制斜了一眼岳飛,忍不住好笑道:

  “嶽統制,大家都是從汴京逃到這裡的,又沒有別人,你就別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