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嬴政 作品

第180章 李亨的騷操作,讓李淵和李世民都無語了,杜甫再登場


                 疑惑的並不僅僅是李世民。

  事實上,歷朝歷代的皇帝們在看到了金幕之上的這番話之後,都非常的疑惑。

  扶蘇忍不住開口道:

  “都已經勝利在望了,這種時候還能弄出什麼么蛾子來?”

  秦始皇搖了搖頭,道:

  “打仗就是這個樣子,朕當年若是不信任王翦、王賁那些前線的大將,也不會在十年之內就滅掉了六國。”

  “將軍的能力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君王的魄力同樣也十分重要。”

  “能否讓能力足夠的將軍發揮出來,也是一個君王的必修課。”

  扶蘇點了點頭,道:

  “兒臣現在是真有些大開眼界的意思了,之前在看那些六國君王的時候,兒臣就一直很懷疑,為什麼他們能如此的愚蠢。”

  “如今看來,或許愚蠢的皇帝才是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

  秦始皇哈哈大笑了起來,頗為自傲地開口。

  “皇帝,確實是誰都能當。”

  “但若是想要當好,那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

  “至於想要成為和朕一樣的千古大帝,哼哼,那可更是難上加難!”

  金幕之中,視頻在繼續播放著。

  【在奪回了長安和洛陽之後,大唐的朝廷之中接連發生了幾件大事。】

  【第一件事情,就是回紇人對洛陽城的劫掠。】

  畫面之中,洛陽城到處都是一片狼藉。

  無數回紇人,在城中四處劫掠,將許多無辜的女子和兒童拖走。

  “救命,救我!”

  “救救我的孩子!”

  面對著老百姓們悲慘的呼救聲,大唐官府選擇了沉默以對。

  在主帥李俶的命令下,郭子儀、李光弼等人,駐軍在洛陽城外。

  終於,李俶在幾天之後,心中無法承受良心的折磨,又想辦法調來了一批財貨,總算是讓回紇人滿足了。

  畫面之中,回紇王太子葉護笑呵呵地朝著李俶拱手。

  “好兄弟,希望下次相見,你已經是大唐的皇帝,我也是回紇的可汗!”

  李俶笑容勉強,對著葉護點頭。

  “希望如此吧。”

  葉護放聲大笑,帶著心滿意足的回紇騎兵大軍,策馬離開。

  【回紇人對洛陽的劫掠,導致整個中原民眾對於大唐朝廷的信心急速下降。】

  【原本的大唐,是戰無不勝的天下第一強國。洛陽城一度也成為過大唐的都城,但這種驕傲和對大唐的信賴,就在這一次劫掠之中徹底消失了。】

  【在目睹了這一次的劫掠之後,李亨身旁最為倚重的智囊李泌無比失望,提出了離開。】

  畫面之中,李亨滿臉不捨地握住李泌的手,嘆息道:

  “如今大局剛定,先生為何如此急著隱居山林呢?”

  “朕還希望等到平定天下之後,讓先生成為下一個朕的姚崇、宋璟呢。”

  李泌臉上帶著灑然的笑容,對著李亨拱手道:

  “陛下,李泌終究是化外之人,能入世幫助陛下,已然是李泌這輩子的道緣。”

  “如今緣分已盡,還請陛下毋須掛念。”

  李亨嘆息一聲,點頭道:

  “既然先生執意離去,朕也就不挽留了。”

  “若是將來先生還想要繼續在朝中為官,還請隨時書信一封,告知於朕!”雲九小說

  在李亨的身後,一名宰相和一名宦官對視一眼,都鬆了一口氣。

  【李亨封李泌為大唐三品隱士,並贈與李泌隱修袍服,又讓人在衡山之中給李泌修建隱居的居室,這才讓李泌離開。】

  李泌一路坐著馬車離開,剛剛走出長安城,就被攔下。

  李泌對著來人行禮。

  “草民李泌,見過太子殿下。”

  來的是剛剛從洛陽城回到關中的天下兵馬大元帥李俶。

  此時李俶已經被李亨正式冊封為皇太子,並改名李豫。

  李豫臉上帶著無奈,對著李泌道:

  “李先生是因為崔圓和李輔國那兩個奸賊的逼迫而離開的嗎?”

  崔圓,大唐宰相。

  李輔國,皇帝李亨身邊最受信賴的宦官。

  李泌笑了笑,道:

  “都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

  “其實,陛下若是願意採納草民的話,先范陽而後洛陽長安,顏杳卿等對國家忠心耿耿的河北群臣就不會死了。”

  說話時,李泌臉上還是不可避免地露出一絲怨氣。

  顏杳卿等人在河北起事,原本形勢大好。

  只要郭子儀和李光弼繼續進軍,就能剿殺史思明,奪取范陽,抄了安祿山的後路。

  但李亨執意要將郭子儀等朔方軍調到靈武這邊來,先打長安,導致河北那邊的義軍孤立無援,又被史思明給殲滅、屠戮。

  李豫默然片刻,輕聲勸說道:

  “河北之事,非先生之過也。”

  李泌平靜地看著李豫,準備離開。

  李豫一把拉住李泌,咬著牙道:

  “先生不願和本宮說多,是因為洛陽之事?”

  李泌默然半晌,嘆息一聲。

  “李泌出山,本為輔佐陛下重新平定天下,卻讓洛陽百姓遭此劫難。”

  “殿下已經做到最好,為長安免除一難,只是……洛陽百姓何辜?”

  “不能一死以謝洛陽百姓,已然是李泌之過,若是繼續竊據朝堂高位,更非我本心也。”

  李豫臉色暗淡,嘆息道:

  “之前也有許多人說,不應該去求回紇援兵的,只可惜父皇他病急亂……”

  李泌打斷了李豫的話。

  “事已至此,還請殿下無需多言。若是被有心人聽到,在陛下那邊反而生出事端。”

  李豫悚然一驚,趕忙謝過李泌,又道:

  “先生,接下來的天下大勢,又該如何?”

  李泌微笑道:

  “接下來的天下大勢,乃是陛下和太子殿下需要去操心的事情。”

  “我如今只不過是一介隱士,又從何知曉呢?”

  說完李泌便要離開。

  李豫強行拉住李泌的手,堅持道:

  “如今朝局紛亂,本宮此番回京,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若先生不教本宮一二,本宮今日是斷然不會讓先生離開的。”

  李泌無奈,沉吟半晌之後,對著李豫正色道:

  “殿下接連收復長安、洛陽兩京,乃是大唐真正的大功臣。”

  “還請殿下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低調行事,以免重蹈當年秦王之覆轍。”

  李豫愣了一下。

  “秦王?”

  從大唐開國至今,只有一個秦王!

  李泌深深地看了一眼李豫,右手一揮,將袖子從李豫的手中甩開。

  “李承乾、李泰之爭,便是殿下的前車之鑑。”

  “陛下登基之前的經歷,更是殿下務必要參照的。”

  “言盡於此,將來若是有緣,再和殿下相會吧。”

  李豫怔怔地看著李泌的馬車緩緩離開,年輕的臉龐上,不知不覺滿是陰霾。

  這位剛剛成為大唐皇太子的年輕人,一聲嘆息。

  “本宮只不過是受父皇之命,為大唐社稷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啊!”

  【在和李泌相會之後,太子李豫迅速沉寂了下去,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這位太子徹底成為了大唐政壇之中的邊緣人,不再參與任何決策。】

  【而另外一邊,皇帝李亨也正在緊鑼密鼓的操辦一件事情,那就是迎回在蜀中的太上皇李隆基!】

  畫面一轉,馬嵬坡之中,一支車隊緩緩而來。

  護衛在御駕旁邊的大將軍陳玄禮注視著面前的馬嵬坡驛站,表情變幻片刻,輕聲對著馬車之中的李隆基開口。

  “陛下,到了。”

  御駕很快就停了下來。

  李隆基和陳玄禮、高力士兩人,來到了驛站之後的一處墳塋面前。

  墳塋很簡陋,上面樹立著一個非常普通的木牌。

  【楊氏女之墓。】

  李隆基悲從中來,兩行清淚流下。

  “愛妃,朕的愛妃!”

  蒼老的大唐太上皇,噗通一聲跪在了墳塋面前,口中輕聲自語。

  “是朕對不起你,是大唐對不起你啊……”

  陳玄禮和高力士悄然離開。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李隆基又一次站了起來,對著重新出現的陳玄禮道:

  “朕欲以貴妃禮制將愛妃安葬,爾意下如何?”

  陳玄禮遲疑片刻,輕聲道:

  “恐怕陛……長安那邊不會答應。”

  李隆基勃然大怒,喝道:

  “李亨他敢?朕畢竟是他的父親!”

  陳玄禮沉默以對。

  馬嵬坡兵變,所有人都知道背後是李亨的主謀。

  若是為楊貴妃平反,豈不是當場打了李亨的臉?

  李亨剛剛以皇帝之身收復長安和洛陽,威望已經遠遠超過了李隆基這個狼狽躲到蜀中的皇帝。

  即便是忠誠於李隆基的陳玄禮,此刻也不敢像當年在馬嵬坡驛站大堂之前那般,毫不猶豫的拒絕李亨旨意了。

  李隆基發洩了一番情緒,終究認清現實,無可奈何地開口。

  “縱然不能以貴妃禮制下葬,總也得弄一座新一些、好一些的墳塋,不能讓她受這樣的苦!”

  陳玄禮看了一眼高力士,高力士立刻道:

  “老奴這就去找當地官員。”

  很快,一座嶄新的墳塋就立了起來。

  墳塋上,是一面全新的墓碑。

  【大唐貴妃楊氏玉環之墓,夫李隆基立。】

  李隆基站在墓碑之前,怔怔地看了許久,許久。

  【李隆基回到長安之後,便被李亨安置了起來。他雖名義上是太上皇,卻失去了所有的權力。】

  【幾年之後,李亨聽信李輔國的讒言,又將李隆基軟禁起來,徹底隔絕了李隆基和外界之間的聯繫,直至死去。】

  看到這裡,歷朝歷代的皇帝,也是不免感慨。

  劉邦嘖嘖有聲,露出了稀奇的表情。

  “朕是真的沒想到啊,李隆基這個小子最後居然還能善終呢?”

  “看來這小子的運氣是真不錯,至少比隋煬帝楊廣那小子要更強。”

  蕭何想了想,道:

  “大唐的國力,還是要強過大隋不少的。”

  “再加上有一大批的名將能力挽狂瀾,不像楊廣的大隋,一旦分崩離析,就徹底完了。”

  劉邦嗯了一聲,目光轉向劉恆。

  “恆兒,你怎麼看?”

  劉恆這些天經常被劉邦提問,如今倒是也算是習慣了,很快便答道:

  “回父皇的話,兒臣覺得,大唐的民心凝聚力比大隋要強太多了,這才是大唐沒有滅亡的關鍵。”

  劉邦眉頭一揚。

  “哦?你仔細說說。”

  劉恆正色道:

  “大隋在三徵高句麗失敗之後,很快就是全國性的叛亂。”

  “反而大唐,在整個安祿山起兵過程中,各地不但沒有叛亂,還有大量的官員、將軍、百姓自發組織起來,抵禦叛軍。”

  “就比如張巡便是最好的證明。若是大唐沒有這麼得民心,就出不了張巡這樣的人物,那叛軍早就已經攻克兩淮甚至江南,到時大唐說不得就要真的滅亡了。”

  劉邦嗯了一聲,臉上露出了滿意的表情。

  “你小子,還是有幾分眼力見的。”

  “民心這種東西,聽起來虛無縹緲,但是一個王朝若是失了民心,也就離死不遠了!”

  唐初世界之中,李淵的表情很難看。

  “劫掠洛陽……李亨這小子,是真的愚蠢啊!”

  “朕當年都沒給過突厥這種條件!”

  大殿之中的群臣聞言,表情都是有些微妙。

  當年隋末大亂,北方原本被大隋壓著打的突厥趁勢崛起,成為了每一個北方割據勢力都必須要拉攏的對象。

  李淵在晉陽起兵之後,為了讓突厥不偷襲後路,也是給突厥啟民可汗寫了一封用詞相當肉麻的信,還送了一大堆禮物。

  由此,大唐在從晉陽向長安進軍的過程中,甚至還得到了一支突厥騎兵的幫助!

  但禮物歸禮物,這種任憑劫掠的行為,是李淵也忍不了的。

  裴寂咳嗽一聲,道:

  “估計這位李亨陛下也是被逼得沒有辦法了吧,陛下您也看到了,若是沒有回紇騎兵的話,長安和洛陽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拿下來的。”

  李淵冷笑道:

  “若是這李隆基和李亨父子聰明一些,在潼關之戰的時候能多信任一下大唐的名將們,那安祿山早就已經敗亡,哪裡還需要後面這麼多的屁事!”

  李淵說話間,一名宦官突然急匆匆地走了進來,手中捧著一封八百里加急戰報。

  “陛下,草原大捷!”

  李淵吃了一驚,立刻站了起來。

  “快,拿來讓朕看看!”

  在眾人期待的目光注視下,李淵迫不及待地拆開了這份戰報。

  這確實是一份捷報。

  李世民領兵五萬,出征漠南頡利可汗的大本營。

  在那裡,雙方爆發了一場激戰,最終以李世民大勝而告終。

  此戰之中,唐軍斬首突厥騎兵超過兩萬人,俘虜將近一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