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嬴政 作品

第119章 天子鎮國門,君王守社稷!豪邁之言,震動歷朝皇帝


                 朱棣被眾人盯著,又是一滴冷汗冒出。

  我為啥要遷都?

  我不知道啊!

  朱棣正想開口說不知道,碰到朱元璋的眼神,又默默地閉上嘴巴。

  得,說了又要挨踹。

  朱元璋冷冷道:

  “說!”

  朱棣想得滿頭大汗。

  就在此時,一名官員突然開口。

  “陛下,臣倒是有些想法。”

  眾人定睛一看,發現是東宮太子詹事姚廣孝。

  姚廣孝,號稱朱棣的黑衣軍師!

  朱元璋看著這位還俗僧人,淡然道:

  “那你替他說。”

  姚廣孝躬身行禮,然後侃侃而談。

  “陛下定都應天府,乃是出自於當時爭霸的現實情況,不得不為。”

  朱元璋點了點頭。

  朱元璋起兵的時候就在江南一帶,那麼江南一帶最有名也是最大的城池建康城,自然也就是京城最好的選擇。

  姚廣孝又繼續道:

  “但對大明而言,建康,哦,應天府畢竟還是太遠了。離中原遠,而且距離北方大明最強大的敵人蒙古也很遠。”

  “遠,固然能讓京師免受蒙古人的攻擊,但也會帶來一個弊病,就是消息傳遞太慢!”

  “若瓦剌韃靼犯邊,消息傳到京師,京師這邊再做決定傳旨意回去,可能瓦剌韃靼早就已經完成劫掠撤退了。”

  朱元璋面無表情地開口。

  “朕不是已經設置了大明九邊,還有九大藩王鎮守嗎?”

  姚廣孝微微一笑。

  “但在視頻之中,太子殿下以靖難之役登基後,藩王守邊自然會被廢棄。”

  朱元璋哼了一聲,沒有反對。

  朱棣就是藩王造反奪得皇位,怎麼可能不防著其他藩王?

  朱棣無論心機還是手段都遠勝朱允炆,朱棣的削藩,是肯定會成功的。

  歷史上,朱棣也確實成功了!

  姚廣孝道:

  “是以,太子殿下登基並削藩之後,大明邊疆其實就處於一個很尷尬的空虛狀態。”

  “應天府作為京師,距離北疆太遠,已經影響到了大明對瓦剌和韃靼的防禦和戒備!”

  “而北平城,就在北疆防線之中,而且還是太子殿下之前的封地。”

  “遷都到此地,就能更加方便的守衛北疆,應對瓦剌韃靼的進攻。”

  朱元璋聽完,臉上的神情和緩不少,淡淡道:

  “這個理由不錯,朕能接受。”

  一旁的藍玉聽到這裡,忍不住開口道:

  “陛下,臣也不是反對太子殿下,但臣是真的覺得,遷都到北平,實在是太冒險了!”

  群臣紛紛表示贊同。

  大明的臣子,一部分是來自淮西,屬於朱元璋的老鄉。

  另外一部分,則以江西、浙江等南方籍貫的官員為主。

  這是因為,南方士子在考科舉的時候優勢太大了!

  以至於大明前些年還弄出了一個科舉大案,直接導致大明科舉分南北兩個榜單公佈。

  既然朝廷大部分都是南方的官員,他們是肯定不希望把首都遷移到北方的北平城去的。

  朱元璋聞言,一時間也是默然。

  其實朱元璋也想過遷都,只不過朱元璋比較中意的是兩個地方。

  河南的洛陽,以及陝西的西安。

  洛陽,中原古都。

  西安,漢唐舊都。

  原本朱元璋是打算在朱標的手中完成這件事情,所以還讓朱標去考察過洛陽和西安。

  但沒想到的是,朱標考察回來就死了,朱元璋的心思被迫轉移到挑選新的繼承人上,遷都的事情只能放在一旁。

  但朱元璋的遷都方案,顯然是沒有朱棣這麼激進的。

  無論是西安還是洛陽,距離邊疆都還是有很長一段距離。

  北平城,這是直接就遷移到了邊疆上,擺明了要和瓦剌韃靼死磕!

  朱元璋想到這裡,不由看向朱棣,表情也是有些複雜。

  究竟是要說這個兒子夠剛,還是要說他的腦子夠一根筋呢?

  朱棣注意到了朱元璋的眼神,尷尬一笑。

  “父皇,兒臣可能也沒想那麼多,就是單純的想要揍蒙古人罷了。”

  朱元璋哼了一聲,將目光轉向金幕。

  只見金幕之中,一片群情洶湧。

  永樂朝的大明群臣,激烈反對。

  “陛下,不能遷都啊!”

  “陛下,北平實在是太危險了!”

  “陛下,要不然就遷都到洛陽或者西安也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