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槍子彈 作品

第一百零一章,東洋南洋

  第二天,楊鵬在查雲克的店鋪裡找到這個海商。看到楊鵬進店,查雲克趕緊跪拜行禮,被楊鵬扶了起來。“查公子,我的船上缺一些操船的老手,你知道哪裡可以僱到麼?”

  查雲克眨了眨眼睛,說道:“城主大人,我倒是知道十幾個上岸的老船工,可以花錢請他們再下海。不過光靠這十幾個老船工,出海還是有些風險。管壓艙石的頭椗、做翻譯的通事和管起帆的大繚還是沒有...”

  楊鵬見查雲克話說到一半不說了,知道他有辦法,笑著說道:“查公子一定有辦法,若查公子能幫我湊齊船上的技術員,我楊鵬便欠查公子一個人情!”查雲克聽到楊鵬這句話,喜上眉梢。楊鵬如今是大宋朝炙手可熱的人物,天子對他的要求言聽計從。楊鵬的一個人情,往好處說,一句話可以幫官僚謀求好缺,甚至升官晉爵;往不好處說,一封奏章說不定能救下一個大臣的性命,那是十分值錢的。就是一千兩、一萬兩白花花的銀子,也沒有楊鵬這一個人情珍貴。

  查雲克聽了楊鵬的話,這才笑著說道:“城主大人,過幾個月我的船就回來了。我有四艘船,每條船上都有一套人馬。我分一套人馬給大都督,城主大人的船就有人操作了!”“有了一套人馬帶路,出海就沒問題了。城主大人再靠這一套人馬訓練新手,趕在第二條造好之前把第二套人馬練出來,就有兩條船的人手了!”

  楊鵬愣了愣,沒想到查雲克分他船上的人給自己,問道:“查公子真是盛情,只是你分了人馬給我,你的船怎麼出海?”查雲克說道:“城主大人,我無妨的。我讓其他三條船的人培養新手,這半年可以再練一套人馬出來。等明年清明北風穩定,再去倭國的時候,我的新船工也就練出來了。”楊鵬點了點頭,說道:“那就全賴查公子組織人手了。”

  六月十七日,大遼國上京城外的道路兩側跪滿了人。道路上,契丹壯漢舉著複雜的各色儀仗慢慢南行,儀仗的後面是大遼國的文武官員,再後面才是騎著大馬的大遼國的貴族。

  蕭天左也在這長長的儀仗隊伍中。不過他最近有些沮喪,一直打不起精神。青山口一戰給蕭天左造成的衝擊,至今沒有消退。以前蕭天左遇到敵人,往往可以以力勝之,力量若不濟便以謀略分化瓦解,迂迴圖之。從十六歲第一次出征到如今,蕭天左南征北戰,在青山口大戰之前未嘗一敗。

  然而在青山口,蕭天左輸慘了,輸給了楊鵬那絕對的力量。在楊鵬那堂堂正正的力量面前,蕭天左的力顯得那麼渺小,所謂計策顯得那麼蒼白。楊鵬就像是一塊陡峭山頂滾下來的大石頭,用什麼都擋不住,狠狠地砸在了蕭天左身上。

  回到上京後,蕭天左這幾個月一直有些罕言寡語,鬱鬱寡歡。倒不是因為皇太后責罵,更不是因為皇太后把他的親王降為大將所致,實在是蕭天左被楊鵬一下子打懵了,過去的自負一下子煙消雲散。

  每次想起七萬人對那個小小壘寨的慘烈衝鋒,想起那堆在壘寨前面的大遼勇士的屍體,想起那血潭一樣的戰場,蕭天左就全身發冷。楊鵬那堂堂正正又無懈可擊的力量,讓蕭天左有些意志力崩潰的感覺。

  當時在戰場上急著出關,還不覺得。離開戰場仔細思索一段時間,蕭天左越發泛出一種無力感。如果再在戰場上遇到楊鵬,蕭天左唯一能做的就是轉身逃跑了。宋國有這麼強悍的戰將,大遼國還怎麼入主中原?能拼盡全力守住遼國,便是最好的結局了吧?蕭天左這些日子越想越心灰意冷,舉手投足都有些軟弱無力,再不是以前那個英姿勃發的“墨爾根戴青”。

  蕭天左的後面,是一個高高的金黃色傘蓋,皇太后的六駕馬車就行在那傘蓋之下。皇太后看著前面消沉落寞的蕭天左,搖了搖頭。這個蕭天左,太過自負,又太經不起挫折。青山口一戰後,蕭天左就意志消沉,再沒有從前的神采。皇太后雖然對這個足智多謀的內弟一直有些防備之意,擔心他威脅韓德讓即位的安排,但皇太后也有惜才之心,不願意看到蕭天左這樣沮喪下去。

  不過蕭天左心氣的恢復,旁人幫不了。皇太后的身邊,皇太后的長子耶律隆緒騎馬跟著。耶律隆緒雖然在青山口幾次攻寨,但回來后皇太后卻沒有怎麼處理耶律隆緒。皇太后以張華只是副將的理由,把責任都推到了身為主將的蕭天左身上。眾將軍雖然對這樣的安排有些微詞,但沒有人發作。

  皇太后也是沒有辦法,他想在自己身後讓耶律隆緒即位,所以也只能這麼做。耶律隆緒因為沒有受到懲罰,這些日子以來卻依舊是志氣滿滿,絲毫沒有因為青山口大敗灰心失望。此時他看著前面後面華麗的儀仗,忍不住問道:“太后,這視察溪軍旗新兵的事情,把新兵叫到宮城前面檢閱一番便是了,又何必出動這麼多貝勒浩浩蕩蕩去溪軍旗看?”

  皇太后看了看自己的兒子,諄諄善誘地說道:“耶律隆緒,你知道如今我大遼的形勢麼?”耶律隆緒愣了愣,說道:“入宋國滄州劫掠一番後,。如今真正大遼國只餘二十五萬餘,威勢有損。”皇太后點了點頭,又問道:“我大遼以何成事?”

  耶律隆緒愣了愣,想了想說道:“以騎射成事!”皇太后搖了搖頭,說道:“騎射是末,你只看到騎射之力,就和那消沉失落的蕭天左一樣。”頓了頓,皇太后說道:“我大遼國能崛起與白山黑水之間,駕馭之力才是根本。因為我們能夠駕馭部眾,把事事處理妥當了,才能讓部眾一起對外用力,所以才變得強大統一了大遼各部。因為我們能駕馭契丹各部,所以才能對外發力征服宋朝、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