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一〇二七章 春耕


                 復興三年春。

  南京城外,句容縣。

  董良帶著一幫內閣成員正在農田中給冬小麥施肥。

  他的手中拿著一把鐵鍬,站在他對面的周藤虎腰上綁著一個竹簍,裡面裝著海船運送來的鳥糞肥。

  董良在田壟間挖出一個個洞,挖出來的泥土將之前的一個洞給封上。

  周藤虎則用木勺剷出一勺肥料到新的洞中。

  週而復始。

  這樣的工作看似簡單,實際上一畝田弄下來,也會讓人腰痠背痛。

  華夏是一個農耕民族。

  在這片土地上,農耕被賦予了非常神聖的標籤。

  董良每年都會參與春耕。

  現在的華族太大,秦嶺往南,已經沒有明顯的春天,南洋地區更是一年耕種三季糧食。

  在那些地方,只要土壤的肥力夠了,就能夠一直耕種下去。

  而在華北平原和秦嶺淮河流域,甚至長江流域,則多流行種植冬小麥,夏季種植水稻或者是玉米、豆類等農作物,一年兩季。

  關外的東北平原以及黑龍江沿岸地區則多為一年一季,冬季休耕,夏季種植水稻、玉米、大豆。

  關外種植水稻還要麻煩一些,需要在暖房中育苗,等到天氣足夠暖和了,再扦插出來。

  農業也是講究科學的,董良很早就成立農業科學院,研究各種良種,並且改良耕種方式。

  “元首,軍方有沒有信心收復伊犁,如果能夠確定的話,春耕之後我就要將人員和物資準備好了。”周藤虎和董良一邊幹活,一邊討論政事,一點都沒有耽擱。

  “信心自然是有的,這次我可是給沙俄人準備了一些新“禮物”,絕對足夠他們喝一壺的。怎麼也要將他們留在伊犁河谷的幾十萬人給留下來。”

  “屬下雖然不懂戰事,不過窮寇莫追的道理還是懂的,我看還是不要將他們逼急了,這沙俄人的韌性非常強,要想真的將他們打趴下,不是幾十萬人能夠解決的。”

  董良點頭道:“你說的有道理,我們所做的只是給他們脆弱的內部關係加一把火,沙俄這樣的龐然大物,最好還是要讓他們從內部瓦解。”

  不過要讓沙俄從內部瓦解,還很難,直到現在,沙俄內部看起來還十分穩定。

  根據華族得到的情報,沙俄在得到英法的大量資金援助之下,工業已經有所恢復,東方戰爭提供的大量訂單,也促進了工廠的發展。

  而戰爭的經費則大部分來自外部債務。

  另外,沙皇主導的農奴制改革,雖然有一些弊端,但確實是激發了老百姓的上產熱情。

  老百姓不努力生產也不行啊,他們現在每年都要歸還一定的債務,就跟房奴一般,不還債,土地就沒了。

  手中有自己的土地,生活至少還有希望吧。

  所以,無論怎麼看,沙俄目前的情況都還是不錯的。

  至於去年那場轟轟烈烈的烏克蘭民變,似乎已經被人給遺忘了。

  沙俄在基輔駐紮了兩個騎兵師,要是這股叛軍再出現的話,立馬就會被消滅。

  沃倫山脈中,十幾萬根據地的百姓也開始耕種,他們在山間的谷底上開闢出大量的農田,種上玉米,還有人在山坡上的草地上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