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八九三章 知識的力量

在倫敦街頭,有人因為吸入了過多的霧霾而被毒死。

法拉第覺得自己的病也許就是因為在倫敦生活太久導致的。

“老師,科學沒有國界,我們做電磁研究為的是整個人類。您也看到了,人類歷史上每1次科技創新,受益的都是全人類。就像華族的4大發明,不也傳到了歐洲嗎?”

尚泰1直想要勸說法拉第留在華族,這也是董良交給他的任務。

“尚泰,你說的沒錯,我的格局還是不夠。電力必將取代蒸汽動力。不過我們現在做的遠遠不夠。因為電力還是通過蒸汽機驅動電動機發出來的。我們應該將重點研究放在通過風能和水力發電,將這些大自然中存在的能量轉化為電能,才能夠改變社會發展的方向。”

法拉第經常跟尚泰討論電力的發展方向,他的思想逐漸受到尚泰的影響,而尚泰的很多觀點來自董良。

“是的,老師,不過通過水利和風力發電都需要解決1個問題,那就是電力的傳輸問題。而這是您的特長。”

這艘客船是尚泰包下的專用客船,上面有專門的生活艙室,條件算是比較好的。

法拉第因為身體原因,與尚泰聊了1會兒就回到船艙中休息。

尚泰也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他的夥伴齊忠祥正在看書。

“忠祥,你在船上看書,難道不會感到頭暈嗎?”尚泰笑道。

“呀,王爺,您回來啦。看書雖然會感到頭暈,但是不看書我會無聊死的。這些葡萄牙帆船太慢了。”

齊忠祥是尚泰的夥伴。他與尚泰,還有尚維極1起在倫敦研修電力。

不過齊忠祥的學習重點在電力應用。而尚泰的學習重點是電磁學原理。

“確實是太慢了,我們這次回國是帶著任務的,我們要造1種用電力驅動的船。”

尚泰神秘兮兮地說道。這件事情還是絕密級別的。要不是需要從尚泰這裡搞到1點技術支持,尚泰也不可能知道這件事情。

“電力驅動的船隻?那1定會非常快。但是驅動的電力從哪裡來?難道在船上安裝發電機,那樣的話,還不如直接用發電的蒸汽機驅動螺旋槳呢,這樣動能的轉化效率應該更高。”

“又或者是在甲板上安裝風力發電機,這樣還是沒有直接使用風帆的效率更高。”齊忠祥鑽進了牛角尖中。

“好了,忠祥,你快醒醒吧。不是你想象的那樣。”尚泰趕緊打斷齊忠祥的無限聯想。

“你的電池研究要加油了,元首非常重視。”尚泰不能跟齊忠祥透露更多的事情,只能鼓勵他做好自己的那1塊研究。

齊忠祥的研究領域是電力應用,說具體1些,他是研究電池的。

1780年,意大利解剖學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時,無意中碰在青蛙的大腿上,青蛙腿部的肌肉立刻抽搐了1下,彷彿受到電流的刺激,伽伐尼認為,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動物軀體內部產生的1種電,他稱之為“生物電”。

伽伐尼的發現引起了物理學家們極大興趣的,他們競相重複伽伐尼的實驗,企圖找到1種產生電流的方法,意大利物理學家伏特在多次實驗後認為:伽伐尼的“生物電”之說並不正確。

伏特把兩種不同的金屬片浸在各種溶液中進行試驗。結果發現,這兩種金屬片中,只要有1種與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金屬片之間就能夠產生電流。伏特用這種方法成功地製成了世界上第1個電池──“伏特電堆”。

這個“伏特電堆”實際上就是串聯的電池組。它成為早期電學實驗,電報機的電力來源。

而齊忠祥的老師,英國人丹尼爾在1836年對“伏特電堆”進行了改良。他使用稀硫酸作電解液,解決了電池極化問題,製造出第1個不極化,能保持平衡電流的鋅─銅電池,又稱“丹尼爾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