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七五〇章 馴鹿突擊隊

李開芳將手下又教育了1通。

他們這支騎兵中隊,已經在函館呆了1個冬天。

這些人都是從各個支隊的騎兵大隊中抽調出來的,早就通過了基本的騎兵訓練。

他們在函館1方面是為了適應高緯度的寒冷氣候,另1方面是在這裡接受集訓。

這其中包括學會用蒙語交流,包括草原上牧民的風俗習慣和思維方式,包括如何發動他們起來造那些王爺的反。

這些騎兵現在跟後世的那些8路軍武工隊1般,他們是要下去拉隊5的,而不僅僅是打仗。

其實這種滾雪球式的戰爭動員方式,護衛軍當初光復福建的時候就已經用到過。

那時候,董良是將教導隊給派出去,讓他們自己拉隊5,誰拉的人多,誰的職務就高。

林文察那時候拉出了1支幾千人的隊5,按道理要升個支隊長。

但是董良看出了林文察身上的傲氣,硬生生地又將他給按了下去,讓他繼續留在教導隊學習。

後來也是出於補償,讓他到贛州組建贛州支隊,不久後就升格為贛州縱隊。

從此之後,林文察年紀輕輕扶搖直上,成為1路統帥。

李開芳的這支騎兵支隊也將走這樣的路線。

而李開芳將是這支隊5的統帥。

為啥選擇李開芳,首先,李開芳確實擅長訓練騎兵,太平軍中最強的1支騎兵隊5就是他訓練出來的。

其次,李開芳的命都是華族救的,他跟林鳳祥又是好兄弟,因此哪怕是將他放在草原上,李開芳也不會背叛華族。

最後,李開芳是太平軍出身,他熟知流寇作戰的奧秘。護衛軍這種通過在當地發動底層百姓的作戰方式,其實跟流寇作戰是極為相似的。

再向北去,天氣依然寒冷,廟街的遠東支隊大本營內。

士兵們大部分時間還是貓在房間裡。

但是有1支隊5卻能夠在外面活動。

這就是遠東支隊的馴鹿突擊隊。

這個名字似乎不夠霸氣,但是這些達斡爾漢子將馴鹿當作他們的夥伴,依靠馴鹿,他們能夠在冰天雪地中趕很遠的路。

歐洲人喜歡乘坐狗拉雪橇,但是達斡爾人更喜歡用馴鹿拉著爬犁穿梭在林海之中。

馴鹿的力氣可以比得上馱馬,不是雪橇犬能比的。

而且馴鹿可以在野外找到食物,只要給他們時間,根本不用主人解決它們的吃飯問題,這1點狗狗就做不到。

再者馴鹿還是他們在危機時刻的食物。

鹿肉自然比狗肉要強的多。

所以這支突擊隊就叫馴鹿突擊隊。

上次這支隊5執行任務成功之後,歐宗安對其進行了嘉獎,參加任務的達斡爾人還有扶桑人都被提拔為華族士兵。

這對於他們是極高的榮譽,也意味著他們能夠享受到護衛軍戰事1般的榮譽。

於是有很多人眼紅,想要加入這支隊5。

歐宗安再次挑選了1批人,也是在這個時候正式給這支隊5命名。

現在這支隊5已經擴展到了5百人。

他們根據線索,連續出動了3次,殲滅了散落在周圍的幾支沙俄殘兵。

還端掉了幾個沙俄人的定據點。

在遠東的沙俄人,幾乎沒有1個是無辜的,他們的手上基本上都沾染著達斡爾人的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