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六七六章 敵人的敵人

彭玉麟搖頭道:“屬下覺得廣州的發展很好,這裡非常有活力,在商業方面甚至超過了福州。”

彭玉麟確實沒有看出什麼問題,他也不會為了否定而否定,去雞蛋裡面挑骨頭。

“廣州的商人比其他行省的更加活躍,他們有百分之9十都加入了復興會,有5人進入了省復興會理事會。”董良道。

彭玉麟還沒有琢磨出其中的問題,董良卻沒有繼續說下去。

他突然覺得這似乎也不是1件壞事兒。

站在元首的位置上,他覺得這是1種潛在的威脅。但是站在1個穿越者的角度,這事兒似乎讓他的重生經歷更加有意思了。

“算了,不說這個事情了。雪琴,你赴任交州之後,要繼續發掘那裡的商業潛力了,我們可以將交州廉州和海南島西部看作是1個經濟圈,海南有鐵礦,你們有煤礦,交州還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可以依託石碌鐵礦再打造1個煤鐵共同體來。短期內,我們的鋼鐵還有缺口。”

“另外,交州的水利資源豐富,元江(紅河)和沱江(黑水河)的上游可以修建水壩。這雖然是大工程,但是能夠很好地改善交州經常洪水氾濫的問題。治理了洪水,這裡又將成為我華族的另外1個大糧倉。”

元江3角洲在後世就是重要的糧倉,這裡和湄公河3角洲養活了安南上億人口。

但是此時元江還沒有被治服,經常氾濫成災,修建水壩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以後華族的水電技術成熟了,還可以在上游修建水電站。

“是的,元首,民以食為天,咱們的糧食現在需要大量進口,這不是長久之計。屬下也覺得,糧食自給自足才是最穩妥的。”彭玉麟道。

他知道華族每年需要用大量的資金從南洋地區進口糧食。很多南洋的華商因此大發橫財。

他們從華族進口緊俏的商品賣給洋人,然後從當地收購木材、糧食、礦產等商品販賣到華族的港口。

董良點頭道:“雪琴說的沒錯,糧食這樣關係到我們國家安全的物資絕對不能控制在別人的手中。”

“對了,元首,您執意要先攻打南洋,再北上推翻滿清,難道是因為糧食的問題?”

彭玉麟突然想到董良先南後北戰略的重要意義。他知道北方在糧食上1直依賴南方的反哺。

大明朝的時候,朝廷每年就要從南方調運大量的漕糧。等到滿清時期,依然如此。

華族要想推翻滿清容易,但是要想讓北方安定,必須要有糧食才行。

而且華族要接手的不僅僅是華北平原,還有關外,還有茫茫草原。

在茫茫草原戈壁上,哪怕是隻駐紮兩萬軍隊,1年消耗的物資成本可能是本土的十倍。

因為運輸過程中的消耗實在是太大了。

董良的這個戰略目標還從來沒有跟彭玉麟說過,因此當彭玉麟猜出來的時候,董良也感到十分驚訝。

“雪琴真乃吾之子房也。”董良不禁說出了某位帝王的口頭禪。

就在這個時候,5媚娘走過來喊董良去吃晚飯。

回去的路上,5媚娘給董良使了1個眼色。董良放慢了腳步,讓彭玉麟先行回去。